《为孩子重塑教育》是美国教育家托尼瓦格纳和特德廷特史密斯共同写的教育改革和教育革新的书。

该书从教育的核心、教育的重任、教育的未来三个方面阐述了现实教育的弊端以及什么样的教育更有可能成功。我才读完第一部分,有两点感触颇深,现及时表述,仅当引玉之砖,与同行共勉。

一、 新时代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教育;

中国科技突飞猛进,神舟上天揽月,蛟龙下海捉蟞,祝融造访火星,天宫广纳贤士……无不彰显了祖国的强大。这是科技的力量,是科技创新的结果。那么,这是不是就说明中国的教育就走在了时代的前列,非也。本书作者在抨击美国教育的同时,也抨击了中国教育,他们说中国是亚洲应试教育最严重的国度。诚然,应试教育在中国具有强大的市场,虽然国家若干年前就提出了素质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也取得不少成就,但是,具体到学校,执行起来就难了,也收效甚微。关键是:上级考核学校要看升学率,要看考试成绩,要排名次(至少要给老师排名次),学校考核老师也是如此。为了提高考试分数,哪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搞素质教育。因此,绝大多数学校,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中小学,仅把素质教育当作口号喊几下而已。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日趋臻美,人们不再靠死记硬背获取知识,通过互联网,轻轻松松就可以获取大量的知识,时代需要的只是人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因此,新时代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而不是培养新时代的书呆子。但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有多少学校,又有多少老师是这样做的呢?中国人口众多,受教育者也很多,每年有几百万大学生毕业,不知有多少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一毕业就失业,这是因为这些大学生在受教育期间没有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

中国不是不重视创新教育,只是口号喊得响,落实到位的少。不同学校的办学宗旨不同,他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也不一样,有的专攻文化教育,提高升学率;有的开设素质教育课,由专人负责素质教育;有的搞些文体活动,认为这就是在搞素质教育;有的组织少部分学生成立艺体队,参加各种比赛,认为这也是在抓素质教育……凡此种种,都是在片面地理解素质教育和实施素质教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不是光上几节艺体课、参加几次比赛就能实现的,必须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在获得各学科知识的同时,潜意识地受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二、在这个以创新为动力的社会中,最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利用我们知道的东西做什么。

如今社会以创新为动力,电脑换代、手机更新、移动支付、人工智能等都在发生着“一日小变化,三日大变化”。没有创新,产品很快会被淘汰;没有创新,人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会很快被淘汰。当我们获取知识越来越方便快捷时,我们的知识储备量越来越大,我们知道的多,懂得多,但是光知道什么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我们能用我们所知道的东西做什么,这就是所谓的“学习要具有生活价值”。

传统的教育就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懂得什么”,不管学生能不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这是应试教育最显著的特征。素质教育注重因材施教,培养能适应社会各种需求的开放型、建设型、智慧型人才。各个学科的教育教学都要让学生知道“我能用我所知道的东西做什么”,并付诸实践,那么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就被激发和培养起来了。如果众多学校、众多教师都这样去抓教育、搞教育,就能为学生找寻到更多可能成功之路,中国就能培养出千千万万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来,中国的经济、文化、国防、科技一定会蒸蒸日上,如日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