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实验幼儿园、雅源新村小区新学校建成后迎接第一批学生。

孙俊杰 摄

10月8日,位于东莞南城街道的南城阳光第九小学正式举行落成启用仪式。9月1日,东莞第一所政府委托企业管理的学校——虎门梅沙小学正式开学。据不完全统计,今年9月,东莞共有7所新学校启用,这也是东莞优化基础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改革的明显成效。

教育改革是一个意义宏大、关照细微的命题,它既关系到国家未来发展,又关系到当下民生方方面面;它既与经济发展节奏密切关联,又能充分反作用经济发展和创新动力。

目前,东莞已经明确把教育放在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高度,提出深化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扩容提质,规划先行,并且量化标准。未来两年,东莞全市新建扩建中小学、幼儿园共267所,新增学位17.4万个。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读(含民办学位补贴)的人数比例达到50%以上。全市培育100所品牌学校,建立教育集团16家。

一批围绕着扩容提质的改革措施纲举目张、扎实推进,不断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撰文:王慧

改革中的变与不变

在东莞,实际常住人口近千万,随迁子女每年人口增长数相当于内地一个县学生总人数水平,增速位居全国首位。这还只是一个维度的问题,在增长和需求这对矛盾中间如何平衡,是东莞教育一直面临的关键难题。

“哪个城市公共服务和综合环境做得好,哪里的优质项目就会多,哪里的人才就会聚集,教育医疗尤其教育是最为重要的。企业落户、团队入驻,除了看我们的优惠政策,最最重要的是看我们的教育配套。”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肖亚非说。

在2016年年初,东莞就确定“十三五”期间以打造“慧教育”为战略重点,以“让每一个学生受到最适合的教育”为核心理念,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时隔两年半,今年6月东莞召开全市教育扩容提质推进会,明确提出深化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东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不足、结构失衡和品牌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衡问题,推动义务教育、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变的是增长的人数和老百姓对美好生活、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不变的是东莞市委、市政府对深入公共服务领域改革,对教育资源扩容提质的决心和信心。

从改革起步到全面铺开,步伐可谓层层深入。一方面着眼全市创新发展大局,不断创新变革;另一方面要抽丝剥茧,找准教育机制体制痛点进行深入探索和把脉,整合资源,激发活力,实现优化提升。

从着力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深化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着力”到“深化”,东莞市委市政府已经明确把教育放在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高度,这也意味着教育作为城市公共服务的重要战略地位。

上半年,东莞密集出台了教育扩容提质1+N文件,这标志着新形势下破解东莞教育供给侧结构性问题、推进教育扩容提质已经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政策体系。这套政策体系高屋建瓴,从全局上对扩充教育资源、提升教育品质进行整体谋划,同时又为学校建设规划、中小学校集团化办学、配套教育设施管理等设定了细致的框架,系统地为规划教育发展和配置教育资源提供政策保障。

教育发展,规划先行。东莞立足新型城镇化进程、全面二孩政策和户籍制度改革下学龄人口增长与结构变化的实际,提出全市幼儿园、小学、初中学校千人学位数分别不低于45个、95个、40个。各园区、镇(街)要根据产业发展实际和当地教育资源现状,对新增学位需求和缺口分年度、分学段进行测算,科学编制中小学、幼儿园建设专项规划;探索建立园区、镇(街)提前5年预测学位需求、提前3年规划学校建设、提前1年落实学位供给的“531”学位动态供需协调机制。

同时,东莞市教育局重点统筹推进薄弱镇街、优质资源需求强烈区域集团化办学。目前,成立了东莞中学教育集团、东莞外国语学校教育集团、松山湖中心小学教育集团、东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教育集团、莞城英文实验学校教育集团、幼儿师范学校教育集团六个教育集团。

发展中的行与突破

肖亚非说,东莞市委、市政府对教育工作高度重视,尤其对扩容提质,已经作为当前的重点抓手。无论扩容还是提质,光靠教育部门,光靠学校校长,是做不到的。必须得到各个部门的大力支持,必须得到镇街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

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形成协同努力的生态至关重要,一些镇街部门也纷纷响应,从长计议,针对这场教育改革的攻坚战进行积极布局。

8月31日,寮步镇召开全镇教育扩容提质推进会,围绕省、市加快推进教育扩容提质工作部署,提出近5年内,该镇计划投入20亿元新建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并且推出东莞首个镇级“1+7”系列“扩容提质”政策体系。内容涵盖学校建设规划、人才队伍、特色品牌工程、民办教育、教育信息化以及非在编教师薪酬。

刚落成启用的南城阳光第九小学,历时三年建设,投入资金1.7亿元,可提供学位1620个。南城街道党委书记陈桂明表示:“这是南城教育扩容提质的一件大事。”作为东莞市中心寸土寸金之地,南城每年平均扩15个以上教学班,解决了逐年大幅增长的学位需求,今年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2400多个,顶住了学位爆发式增长的供给压力。同时,通过购买服务解决教师需求,在全市率先实现刚需临聘教师待遇与公办教师待遇相当,克服了旧校扩班、新校建设编制短缺的瓶颈问题。

同样是城市中心的东城街道,主动统筹整合各类用地资源,深挖东城教育发展空间,共预留了51公顷教育资源用地用于教育的长远统筹发展。

“东莞目前发展教育事业的目标,是解决民生问题与增强发展动力并重。”东莞市教育局局长梁凤鸣说,“这就要求我们努力突破‘就教育谈教育、为教育而教育’的狭隘思路,更加自觉地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肩负起以人民满意的教育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光荣使命。”

今年,全省在2018年部署开展5项专项改革试点,其中将在东莞、珠海、韶关三市开展基础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专项改革试点,在年内探索多校协同、区域组团等多种办学模式。东莞基于片区统筹发展思路,打破过去传统片区的思路,教育与全市统筹联动组团发展保持统一步调。其中,以松山湖“1+6”片区组团为首个突破口,成功搭建了教育统筹新架构,如以集团化办学为抓手,东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全面托管松山湖青少年活动中心,重点打造科技特色与艺术特色,带动和统筹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共同发展;设立东莞市教研室松山湖片区分室,推进松山湖片区的教研一体化工作,园镇联动提升教研质量,开展片区统筹师资培训。

同时,作为今年省委深改组“基础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专项改革试点”项目内容,东莞市财政斥资732.68万元,在全省率先实施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业内观察人士认为,此项改革将大大完善东莞现有教育培训体系,规范新教师的职业技能,对东莞教育生态将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