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着拖着给自己找了很多借口和借口,才看完了色雷的《名利场》。

本身就口笨词拙,加之久未动笔,这许给自己的读后感,竟不知从何写起。姑且让这浑浊的脑袋,信马由缰,唠叨一番吧。刚刚撂下书本的时候,脑子里突然想起了毛不易的《消愁》,“当你走进这欢乐场,各色的脸上各色的妆,没人注意你的模样”,或许寥寥几语,已经道尽了名利场的虚伪与真实了吧。家庭出身不低的萨克雷,在经历了人生的起伏跌宕后,将自己所观察到的英国中上层社会的空虚,无聊,乏味,虚荣与贪婪,用质朴却充满讽刺的口吻表现地淋漓尽致。观萨氏所言,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看透一切,却又慷慨激昂的老头,双手插进袖笼,却嘟囔牵引着嘴巴,在喋喋不休地诉说着。或许为了全景展现英国中上阶层的社会风貌,萨氏的《名利场》没有固定的主角,随着情节的变化,人物的戏份比重各有不同,在萨氏之前的自述中,他将《名利场》称之为没有主人公的小说,此举,在西方文学作品中,不能不算一个另类之举。虽说没有固定的主人公,但其中褒扬什么,贬低什么,还是清晰明落的。萨氏怜悯艾米利亚的清纯和痴情,赞扬吉恩小姐的善良和美德。对鹰的代表丽蓓佳汲汲于名利,既充满了不屑,也给予了理解和同情。此时,那个喋喋不休的老头,迎风飘扬的白发中,也充满了悲悯世人的柔情,如淙淙溪水,缓缓流过两边嶙峋怪石相夹而成的河道,刚硬有之,轻柔有之。观西欧和俄罗斯名家作品,总有一个感觉,他们擅长用质朴的语言,将曲折的细节和永恒的真理表现得淋漓尽致。不论是《战争与和平》所描绘的宏大场面,还是《名利场》所表达的社交场景,极少看到殚精竭虑的遣词造句,朴实的语言,富有哲理的诉说,不但将作者所要表达的场景和深藏背后的意思表达地一览无余,同时也给人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中国名家,在描写环境或季节时,很多时候是单独列出来,美感油然而生,不过事后想想,往往记不太清楚。当然,这也是我极为肤浅的断言,姑且自嘲一笑吧。萨氏行文,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特点,是不是自己跳将出来,点出自己为什么这样安排,很像一个不合规矩的导演,在演员表演的过程中,硬插入进来,打断拍摄的进程。正因萨氏的这种习惯,我才将之称为一个喋喋不休,双手插入袖笼的老头,啰嗦却可爱,这才是真性情的人。观《名利场》,对于愚笨如我,好像所得不多,不过,知晓了昔日英国中上阶层的虚荣与猥琐,在自己没多少经历的内心,至少灌进了一些汤汤水水,多少让愚笨腼腆的自己,在面对所谓的社会上层(如果有机会的话),不会那么手足无措。或许,这就是自己最大的收获之一吧。且鼓励自己,热爱读书,用心生活,因为,穷困卑贱的生活,也闪耀着许多高尚灵魂的光芒,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