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山,山上有庙,庙里有和尚。他每天打水、念经、敲木鱼,过着舒适的生活。

不久,庙里又来了个瘦和尚。小和尚叫他去挑水,瘦和尚看到小和尚在庙里清闲自在,心想一个人去挑水太吃亏了 ,便要小和尚和他一起去抬水。后来,又来了个胖和尚。他也想喝水,小和尚和瘦和尚叫他自己去挑,胖和尚挑来水立刻独自喝光了。从此谁也不挑水,三个和尚就没水喝。突然有一天庙里失火,三个和尚一起奋力挑水救火,大火扑灭那一刻,他们也醒悟了。从此三个和尚齐心协力,水自然就更多了。”

上面这段正是传承百年的“三个和尚”的经典童话故事。“一个和尚有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看似简单的童话故事,告诉我们社会需要相互合作,需要每个人承担社会责任,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负责,正所谓“人心齐,泰山移”。

慢慢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回首却发现“三个和尚”童话故事中,阐述了社会发展演变的重要道理。假若我们把第一个和尚比做一个“人”,那么不难发现当寺庙同时拥有三个和尚时,无形之中形成了一个“群体”。“三个和尚”所形成的“群体”,尽管小,却同样具备诸如智力下降、自信倍增、情绪激动等群体特征。

原本一个聪明、自信、情绪稳定的人,为什么到群体后,却演变出智力下降、自信倍增、情绪激动等特征。1895年,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 勒庞为了研究法国大革命的渊源,出版了《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一书。时刻多年,《乌合之众》这本书依然没有过时,成为了解读群体特征的重要读物。

一、作者简介

古斯塔夫·勒庞,法国社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群体心理学的创始人,有“群体社会的马基雅维里”之称,1841年5月出生于法国诺晋特-勒-卢特鲁,1931年12月逝世于法国马恩-拉-科盖特。1866年勒庞获得巴黎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后来开始游历了欧洲、北非、亚洲,写了数本有关人类学和考古学的著作。

通过自我科研计划的制定,经过多年的努力,勒庞发表了几十部著作,完善了综合生物学、人类学、心理学,让他在种族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等诸多领域都做出了开创性的研究。最著名的著作为出版于1895年的《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此书不仅是社会心理学领域里程碑式的著作,也是被普通读者阅读最多的社会学经典之一,对现实社会和政治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至今已被翻译为十几种语言,再版将近30次,是作者依据自己研究兴趣写成的书,同时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即群体心理学。

二、内容概述

1789年7月,为了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下的波旁王朝,爆发了影响深远的法国大革命,短短三年时间,过往的贵族和宗教特权不断受到自由主义政治组织及上街抗议的民众的冲击,旧的观念逐渐被全新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民主思想所取代。然而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更多激进思想围绕着群众,让人们不自觉陷入一种智力下降、自信倍增、情绪激动等群体思维特征。法国大革命也从最初只反对封建君主,发展为反对封建贵族,再到后来甚至发展为只要曾经服务于封建君主、贵族的人群都被镇压、反对,法国大革命逐渐丧失了最初反抗封建君主专制的本质。

直至1830年7月,巴黎市民发动“七月革命”,政变中建立了以热月党人为代表的政权,法国大革命方才宣布彻底结束,法国历史也进入维护大革命成果时期。法国大革命后,资产阶级学者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看作是理性的胜利,这一看法并不能完全解释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源,更不能解释为什么还会出现雅各宾派的恐怖。正是基于此,古斯塔夫. 勒庞独辟蹊径,从群体心理学视角开拓研究出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本质。为了探寻根源,勒庞自称是二十年如一日,先后出版了众多关于大众心理研究的书籍,《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就是其中之一。

出版于1895年的《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是一本研究大众心理学的著作。在书中,作者结合法国大革命,阐述了群体以及群体心理的特征,告诉我们当个人是一个孤立的个体时,他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化特征,而当这个独立个体融入群体后,他的所有个性都会被这个群体所淹没,他的思想立刻就会被群体的思想所取代。而当一个群体存在时,他就有着情绪化、无异议、低智商等群体特征。

在《乌合之众》一书中,作者首先对群体进行了明确定义,告诉大家究竟何为群体,然后细致描述了群体心理特征、情感和道德观念,分析了人们在群聚状态下的心理、道德、行为特征,解释了为何群体往往呈现出“盲目”、“冲动”、“狂热”、“轻信”的特点,而统治者又是如何利用群体的这些特点建立和巩固自身统治,进而成为群体中的“领袖”。

书中勒庞通过分析群体的意见和信念,提出了群体是在间接和直接两种因素的作用下产生的,并且指出了群体领袖必须具备的品质特征,以及对群体进行有效动员、控制所需要的方法手段。书中勒庞主要围绕四个方面进行了群体阐述,即第一,勒庞是到底怎么定义“群体”这个概念的;第二,勒庞认为的群体,具备哪些心理特征;第三,群体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第四,群体的“领袖”,具有哪些特征。

《乌合之众》成功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即群体心理研究。书籍自出版之日起,除了闪烁着智慧的卓越的洞察和远见,同时也有诸多人对勒庞及其思想持怀疑和批判的态度,诸如指责研究不够严谨、缺乏严密的学术论证、对群体的态度过于悲观等等。但不可否认,一百多年后,《乌合之众》依然没有过时,勒庞宛若先知预言家一样,指引群体心理发展。

三、读后感悟

“乌合之众”一词,最初来源于《管子》一书“乌合之众,初虽有欢,后必相吐,虽善不亲也”,大意指在小帮派小群体中,最初都是友好亲密的,但随着利益,最终走向相互利用、相互倾覆的局面。勒庞将书名定义为“乌合之众”,尽管给人一种消极悲观的态势,但却充分展现了群体中激发人性的恶与丑陋的一面。

既然作者以“乌合之众”定义书名,首先告诉我们什么是“乌合之众”,何为“群体”。其实我们经常在广场上或火车站遇到的人群,虽然在同一时间聚集在同一个空间范围里,可他们相互之间,各自有各自的关注点,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心理诉求,换句话说,广场或车站遇到的人并不属于不属于勒庞定义的“群体”。

所谓“群体”是指聚集在一起的个人,无论他们属于什么民族、职业或性别,也不管是什么事情让他们走到了一起。可以说处于群体中的个体都将自己的情感与思想融入群体中,个体的差异从而被隐藏、模糊,强调的是一群人的集合。比如《乌合之众》书中所研究的雅各宾派的恐怖,最初每个人都是冷静、聪明、稳定,但当融入群体中,受到狂热的情感驱使,致使个体出现智力下降、自信倍增、情绪激动等盲目、冲动的特征,此刻群体的共同意志润物无声般的取代了个人意志,使个体在无意识的自觉状态下顺利完成从外物到内化的转变,这就形成了群体无意识行为。

当然类似军人、企业员工、在校学生等被严格组织起来的人群,并不属于勒庞所说的“乌合之众”,不具备作者所说的群体心理特征。这些被高度组织化的人群均要求遵守确定的规则,接受严格的管理,按照明确的指挥行动。当然,这并不排斥这些组织中的一些人属于其他群体,比如企业员工下班后,加入传销等非法群体,此时他们变成为了“乌合之众”。法国大革命之所以演变出现多种恐怖事件,正是因为个体的理性进入群体,被众多无头脑、无思维、无意识的人煽动、蛊惑,进而将个人理性思维变成了群体非理性思维。

出版于1895年的《乌合之众》,尽管已逾百余年,但其宣扬的“群体心理学”至今依然成为研究社会发展的重要理论依据。尤其在当今这样一个互联网智能极速变革的时代,一方面给我们工作生活带来了颠覆性的改变,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让我们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相反内心精神生活却焦虑、空虚。为了缓解内心焦虑,越来越多的人沉浸于互联网带来的虚拟世界中,进而让人们不由自主进入到一种娱乐至死的时代。网络社会我们每人同样是一个理性而独立的个体,同时我们也会不自觉陷入水军制造的虚拟现实中,成为跟帖灌水的“网络暴民”的一份子。无论何种群体,个体陷入之后都具备了冲动、易变、急躁、偏执、专横、保守、轻信、夸张、单纯、盲目等独特群体特征。

面对这种情况,如何指引个体树立正确的群体思维特征,成为了每个领导者必须要面对的课题。众所周知,苹果IPHONE手机是当今智能手机行业的引领者,每当新一代IPHONE手机的发布时,都会成为颠覆时代变革的新产品。然而,2006年时任苹果公司CEO、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将第一代IPHONE样机拿给同行业经理人品评时,这些人做出的第一个动作竟然是,出乎意料的将IPHONE样机扔到地上。伴随着IPHONE样机的屏幕被摔碎,这些所谓的专家给出的结论竟然是“此款手机相比诺基亚,毫无市场竞争优势,严禁量产,应予淘汰”。

毫无疑问,这些评审专家均为当时最权威、最知名的人士,缘何会做出如此愚蠢的判罚?只因他们不自觉陷入一种当时手机行业引领者诺基亚公司制造的怪圈中,以诺基亚手机结实、耐用的特性,去品评任何产品,自身也随之做出盲目、冲动、偏执、急躁、保守等独特群体特征。陷入怪圈后的评审专家,只看到了眼前利益,却忽视了时代长期发展演变的步伐。2007年1月,第一代IPHONE手机正式发布上市,随后正式揭开了智能手机发展的帷幕。相比而言,诺基亚手机在2007年历史性的卖出40亿部手机后,随后几年业绩不断下滑,2013年9月竟然被微软公司收购,曾经被评审专家奉为行业标杆的诺基亚手机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评审专家对待IPHONE做出错误判断的案例,正是人们陷入群体后,群体内领袖做出的不利观点的佐证。越是激动的、无意识、无思维的群体,其实越是需要一个群体领袖,此时一个领袖也更容易脱颖而出。古往今来,群体领袖对于群体的作用,不仅有不利观点,更具备有利观点。《左传.庄公十年》中有篇传承千年的名文《曹刿论战》,文章中主要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文章说明了在战争中如何正确运用战略防御原则,只有“取信于民”,实行“敌疲我打”的正确方针,选择反攻和追击的有利时机,才能以小敌大,以弱胜强。

重新回看《曹刿论战》,除了赞叹曹刿精湛的军事才能,更应该看到其在群体中的领袖才干。正因为曹刿在群体中依然保持一种冷静、果敢、聪明、自信等积极正面的群体心理特征,方才让他可以带领军队在战争中,做出“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的正确军事理论。

面对全球化、信息化、智能化、多元化的今天,全新的价值体系致使我们每天接收的信息达到了爆发的层级。面对高质量的信息变革时代,我们愈发显得自我的渺小脆弱,如何不被淘汰,如何不人云亦云,如何与时俱进,成为我们每人应该思考反思的重要思维模式。《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一书,尽管已经百余年,时至今日,群体心理理论依然适用。前后阅读三遍后,我简单总结出以下几点感悟。

第一,多去发现事物背后的底层道理逻辑,跳出画面看画,不拘于现实,懂得思考。

第二,破“从众效应”,不要人云亦云,从全局角度入手,树立颠覆式创新破局思维。

第三,树立一种健康的生活习惯,多读书,多思考,多交流,适当取舍,适当放空冥想,保持内心宁静。

第四,增加延缓满足感,提高自己的核心优势。

最后奉上一句《乌合之众》的金句:乌合之众永远漫游在无意识的领地,会随时听命于一切暗示,表现出对理性的影响,无动于衷的生物所持有的激情,他们失去了一切批判能力,除了极端轻信外再无别的可能

四、推荐书籍

《身份的焦虑》、《史蒂夫.乔布斯传》、《旧制度与大革命》、《活出生命的意义》、《左传.庄公十年》、《娱乐至死》、《美丽新世界》、《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