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谚语是:比起黄河,心不死,有另一个版本,但很少人知道。

“君不见,黄河的水在天上,不再流向大海。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首脍炙人口的《将进酒》是唐代诗仙李白的诗作,诗人豪饮高歌,借酒消愁,抒发了忧愤深广的人生感慨。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李白放还长安所做,思想内容非常深沉,但我们仍然从中可以看到独属于李太白的那份豪放。

你看那黄河之水从天上而来,波涛滚滚直奔向东海不复还。诗人在诗中提到这黄河之水,指出它来自于天上,不过,我们也知道黄河并非是天上之水,而是起源于青海,只因为那里的地势很高所以做天上称。

在古代的诗歌中,提到黄河的诗词还有很多,黄河作为我们的母亲河,在国人的心中占据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不但如此,由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的俗语也有很多是跟黄河有关的。比如说,笔者今天要为各位介绍的这句“不到黄河心不死”,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很多人对于这句俗语很熟悉,它理解起来也很简单,意思就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不到无路可走的地步是不肯死心的。

通常情况下,它也会跟“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句话一起出现,两者的意思有相似相近之处。黄河,中国古代也称为大河,而不管是出于那个时代,黄河对于国人来讲都是极其重要的存在,所以,这句俗语用黄河作为决心的表达是非常恰当的。

虽说很多人都知道这句俗语的意思,但有些人并不知道它的来源。事实上,关于它的来源有三个版本,我们接着往下看。

第一个版本是说,这句话的原版其实是不遭横祸心不死,不过后来因为各地方言的不同,为了取得统一的效果,就改变为不到黄河心不死了。

第二个版本跟西楚霸王项羽有关系。我们都知道那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霸王,他兵败于垓下无颜以见江东父老,于是,自刎于乌江,后来也说是不到乌江心不死。而在明朝之后,黄河的知名度比乌江要高上很多,于是人们为了顺应这种流行,就把乌江改为了黄河。

第三个关于不到黄河心不死的来源版本是跟一个爱情故事有关的。在明朝山海关地区有一户人家生了一个儿子,因为这家人姓官,而父母希望他有才华能做大官,所以为他取名为“官才”。

额,不知道这个人父母是这么想的,毕竟在古代人们还是很注重“谐音”的。不过,奇怪的是,这个儿子的命并不好。他虽然天资聪颖很有才华,但是他的相貌却是十分的丑陋。

巧合的是,这个相貌丑陋的人自从看见了地主家漂亮的女儿后就无可救药地爱上了她。这个女儿的名字跟这个儿子的名字一样很奇葩,她叫黄河,没错就是黄河。

官才爱上了黄河,黄河仰慕于棺材的才华并不嫌弃他的貌寝,郎有情妾有意,本能成就佳缘。但是黄河的父亲并不同意这门亲事。得不到所爱之人的官才十分烦闷,他为了表达自己对于黄河的心意竟然将自己的心给挖了出来,让父母把自己的心送给黄河。

棺材的这个举动无疑是让父母痛苦无比,但为了满足儿子最后的心愿只能将儿子的心装到了盒子里送到黄河的家中。

奇怪的是,这颗心在离开棺材的身体后并没有停止跳动,直到见到了黄河,这颗心才停动。所以后来也就有了不到黄河心不死的俗语,这真真是让人觉得荒唐又惊悚啊。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