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5月18日消息(记者团刘芳)自全国课程改革进入深海地区以来,“为什么我们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钱学森问题”引起了全国教育工作者的深刻思考。

江津区教委通过调研,发现学生缺乏创造力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统一化的学习方式压抑了学生的天性,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二是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脱节,阻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为此,江津区提出构建“三空间活力课堂”,将教室、校园、社会这三个空间的教育资源有机整合为充满活力的教室小课堂、校园中课堂、社会大课堂,让整个课堂成为连接生活、动态生成、充满生命成长气息的课堂,并以学科教学、校园生活、社会实践的有机整合来实现碎片化学习向整体化学习的转变,达到整体育人的目标。

夯实基础:扎实办好“教室小课堂”

怎样避免学生在课堂上读死书,死读书呢?江津区的三空间活力课堂作出了精彩的回答。教室小课堂不是“小”到只有课本,而是把学生生活、社会、网络中的资源有机融入课堂。

课堂不再是只有师生的互动,小组合作学习、翻转课堂等学习方式进入了更多的教室,穿插于更多的教学活动中。这样的教室小课堂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夯实了基础。

在四牌坊小学的科学实验室,来自全市各区县的科学教研员和四牌坊小学的孩子们一起沉浸在科学探索的活动中:各小组热烈地讨论着设计实验方案,课堂不时迸发出孩子们智慧的火花;在分组实验时,孩子们像小小科学家一样沉迷其中,分工合作、井然有序。专家们感慨:“如何我们的科学课都这样上,何愁培养不出科学家。”随着江津区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的全面展开,这样的课堂已经成为三空间活力课堂普遍状态。

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袭来,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江津区大胆引进国外前沿的信息技术,促进其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位于江津白沙古镇的聚奎中学,2011年以来,借鉴美国最新的“翻转课堂”模式开展课改实践,成为中国大陆第一所实施“翻转课堂”的学校。该校利用最新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和平板电脑设备,由教师提前录制10分钟左右的教学视频,上传到校园云平台,学生在课前通过平板电脑在线学习、完成作业,第二天回到教室与老师、同学研讨交流。结合导学案,聚奎中学的课改实现了“五大突破”:少讲多学、一对一的贴心辅导、即时掌握学情、丰富课程内容、为教师减负。目前,已吸引了天津、上海、江苏、福建、广东、台湾等20余个省市500余所大学和中小学校前来观摩学习。

而江津中学则依托全国重点课题“利用Moodle构建高中选修课程研究”和市级教育技术重点专项课题“基于Moodle平台构建的普通高中网络课程研究”推动课改,其“三维动态课堂”即动态建构课程资源、动态生成学习任务、动态实施学习过程,有集中授课模式、同步课堂模式、异步课堂模式三种模式,在课程资源动态建构、交互运用快捷有效、评价内容多元化、信息反馈及时准确、创新帮扶引领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创新。该课改成果在2014年9月荣获首届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江津田家炳中学的“文化教学”在全国引起热烈反响,吸引了全国23个省市90多所学校参与研究。每年一届的文化作文大赛成为目前中国民间影响最深远、规模最宏大、操作最权威的公益性作文赛事之一。

彰显个性:全面参与“校园中课堂”

每周三的下午是四牌坊小学的孩子最开心的课程辅助活动时间,因为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课,走班上课。课程辅导活动设置包括生命、公益、生活、科技、体艺五个类别的五十多门课程。其活动现场在重庆市卓越课堂展示会上受到来自全市二百多位专家同仁的高度评价,其经验在今年市政府举办的基础教育工作会上被广泛交流。

三口中学的社团活动应有尽有。有种植、养殖、家电维修、电脑动画、电脑绘画、艺术设计、网页制作、机器人、科技知识竞赛小组,科技创新与发明小组,建模、船模、航模活动小组等科技社团,有篮球协会、排球协会、乒乓球协会、羽毛球协会、田径队、墨香苑、工艺制作社、绘画艺术社、青春律动社、合唱团、器乐社、文学诗词社、播音主持社、阳光英语社、生化博览社、史地讲坛、科技智慧社、武术队、欢乐腰鼓、棋艺社等体艺社团。

双槐树小学的“小能人”校园系列活动精彩纷呈。低段“一歌一享”“一周一语”“趣味运动”“特色班级”等,培养“自信小能人”;中段“小能人自治”“科技模型培训”“特色班会”等,培养“特色小能人”;高段大队委改选、社团活动、少儿广播站、奇思妙想沙龙、特色队会等,培养“创新小能人”。一个庞大的自主、自能、自信的小能人群体在双槐树小学校园发挥作用,茁壮成长。

清溪沟小学的孩子们吃过的饭碗里不剩一粒米饭,饭后,他们会将桌子擦得干干净净。宿舍里孩子们的鞋摆得整整齐齐,连牙刷也倒向一个方向,他们自创的六步洗头法让学校里每一个小伙伴都学会了自己洗头。这所有着70%留守儿童的学校,致力让校园中时时事事皆课堂,培养孩子自主生活能力,让外出打工的家长省心、安心、放心。

这些只是江津区实施“校园中课堂”的冰山一角。通过“学科课程辅助活动”和“全面育人校园活动”两类活动,江津区利用校园中课堂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性格塑造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启迪人生:合理运用“社会大课堂”

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江津区通过“科普知识探索、社会实践调查、热点问题跟踪、生存技能训练、社会服务体验”五种社会实践形式,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实验中学开展了生物、地理、物理、化学、历史学科的社会科普实践活动,他们考察慈云蔬菜基地,观察矿泉水厂、土母农业基地,进行水科技考察活动,蔡家镇清溪沟科学考察,四面山地理综合实践考察,到社区宣传交通安全、禁毒等。

三口中学的种植、养殖、家电维修小组最具特色,让这些初中学生在学好书本知识的同时也掌握了多门劳动技能。江津五中设置了园艺果树技术、禽畜水产养殖等选修课,将课堂搬到了肥沃的土地上,不仅让学生在与大自然的亲密交流中学会种植养殖知识、掌握生存技能,还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李市是著名的旱码头,李市小学师生对“旱码头山歌”的采、创、研、学、传、演,受到广泛关注和认可,而李市小学也因为“旱码头山歌”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白沙是抗战文化基地,白沙中学通过寻访英雄的足迹,采集英雄的故事等让学生接受抗战文化的洗礼。

向阳小学利用假期开展写春联、送春联、卖报纸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融入社会。四牌坊小学开展的“养成一个好习惯规范自我,加入一个小分队服务他人”1+1活动在江津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爱心帮帮帮”小分队坚持接送残疾学生上学放学,其事迹被“江津网”进行了专题报道,学生以此为素材制作的DV短片获全国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NOC金奖。

经过几年的探索,江津的“三空间活力课堂”逐渐绽放出独特的卓越风姿。2013年12月,重庆市农村小学“卓越课堂”建设暨江津区“三空间活力课堂”展示会在江津举行,此次活动全面展示了江津区“三空间活力课堂”探索成果,受到与会的领导、专家和教师的高度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