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安康市教育局围绕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目标,全面实施了“助力支持、精准支持”的要求、理性机制、规范把握、中效、全学校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学生支持政策,共资助15.5万人,资金2.16亿韩元。

——实行归口管理理顺管理机制。对资助日常工作的五项工作内容、七项工作职责厘清业务主体,明确责任,并列入《2015年县区教育重点工作目标责任书》,以考核促进落实。10个县区全部实现了资助日常工作归口管理。

——强化监督检查落实主体责任。开展了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的学生资助工作全面检查,使检查工作覆盖所有学校、所有项目、所有环节。对中职资助工作进行了重点监管,建立了进校逐人核查受助学生制度,从源头上杜绝虚假注册学籍、虚报学生人数的现象;开展受助学生异常数据核查,对受助学生与中小学学籍重复、与普通高校学籍重复以及大龄学生等开展了三次核查工作。

——应用管理系统规范资助过程。通过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系统掌握进度、分析数据,有效开展预认定、贷款发放和本息回收工作。扎实做好中职资助新老系统并行工作,中职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名单的录入、审核、公示、资金发放等业务流程全部在管理系统中进行。完成了学前、义务教育、普高资助直报系统数据录入,为正式系统的使用和规范基础教育阶段的资助工作打好了基础。

——加强学习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对学前、普高资助子系统以及义教直报系统开展了市、县、校三级培训。根据中职资助新老系统并行的需要,组织全市中职资助系统管理人员开展了再次集中培训。会同省教育厅、国家开发银行陕西分行在我市召开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会议,就政策调整变化,本息回收措施对各县区进行了培训指导。

——做好宣传服务树立良好形象。在安康教育网学生资助专栏对学生资助政策、有关工作安排以及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公开公布。组织开展了张贴、刊登和发放《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致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的公开信》活动。在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办理期间,按照统一的模板制作宣传专栏,发放宣传资料。积极组织参与“国家资助助我成长”励志成长典型评选活动,充分发挥资助育人作用。

——保障本息回收促进持续开展。印发了《关于做好2015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本息回收工作的通知》,把本息回收作为重点工作,专项安排。指导各县区制订了详细的本息回收工作方案。实行本息回收周报制度。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县级学生资助管理机构考核。通过一系列措施和各县区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年度本息回收工作。(文/田雯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