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是怎么变穷的-《一个勺子》看着就有感觉

门/洞小蟋蟀(简书)

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这个世界上最善良的人最多,在这个善良的人当中,最多的应该是穷人。

最苦最累最脏的活,穷人做着; 最恶劣的条件,最低的生活水平,穷人受着。 可尽管如此,骨瘦如柴,食不果腹的不会是富人; 蓬头垢面,衣不遮体的不会是富人。

穷人,顾名思义,即为缺乏财物、处境恶劣的人。万事都有其根源,存续也必定有它的缘由,那么,穷人究竟是怎么穷下去的呢?

在陈建斌导演的电影《一个勺子》中。西北老汉“拉条子”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农民,生活在闭塞的村子里,仅有的的信息来源便是电视,报纸,也所以,从他们的谈话中经常可以捕捉到“电视上说……”、“电视上就是这么演的……”这类的字眼儿。

为了给关在监狱里的儿子减刑,整日里东奔西跑。最终寄希望于“大头哥”,“拉条子”夫妇筹了五万块钱给他。我们可以很容易的想到这五万块钱在这样一个普通家庭里意味着什么!是的,亲戚街坊的能借的借了个遍,他们不光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背了两万块钱的外债。“大头哥”是一个痞子一样的人,拿了钱不办事,“拉条子”自然没有得偿所愿。

家里日子过得艰难,揭不开锅了,投进去的钱也没能看到成效,天真的“拉条子”夫妇天真的以为既然“大头哥”没有能帮儿子减刑,就理所应当的归还自己的五万块钱,于是整天的往城里跑。

有一次,恰逢小羊生病,“拉条子”带着小羊来到了城里,钱没要到,却因为施舍了一个乞者,被这乞者(傻子)走哪跟哪,给自己带来了无尽的麻烦。可尽管如此,面对这个自己“捡来的”并且给自己制造了无限困扰的傻子被其所谓的“弟弟”领走的时候留下的“酬谢金”,他们却没有一点想留下的意思,反而是一再想归还人家。甚至还时不时念叨,只怕傻子过得不好。

面对前来讹诈的“傻子家人”,他们自责傻子是在自己这里被人冒领的,竟然想到借钱来摆平这件事。为了躲避一波波前来认领“傻子”的人,他们大冬天里大门紧锁,不敢开灯,不敢生火,自己出入卧室都得从窗子里过!

比起“拉条子”的逆来顺受,这个西北汉的媳妇儿算是好一点的,招架不住这样的日子终于在“拉条子”面前爆发了,却惹得丈夫的一番打。

剧情总是让人哭笑不得,“拉条子”讨回那并没有起什么作用的五万块的过程更是使人笑中含泪,往城里一趟趟跑,一次次碰壁,不仅没要到钱还惹了一身麻烦。总是好不容易见着大头哥的面,然后坐上他的车,“拉条子”被大头哥带到半路,聆听一番看似合理的“教导”后被扔下,似乎是每次讨债都会有一样的结局。

多次交涉,最后淳朴善良的“拉条子”竟然相信了“大头哥”“某各环节出了问题,事情才没办好”的论调放弃索要这钱,当“大头哥”不胜其烦决定归还“拉条子”那五万块钱的时候,他说什么也不肯接受,直至他们二人扭打一番”大头哥“开车离去!他相信了“大头哥”的话,他似乎真的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傻子,他穿上了媳妇儿给傻子穿的衣服,带上了傻子一直不离身的破旧的太阳帽。

也许,“拉条子这时心中是困惑迷茫的,为什么自己坚持的正道却到处被人认为是傻子才有的举动呢?难道只有傻子才可以做好事的吗?孩子们分不清楚,因为就连”拉条子“自己都分不清,任由孩子们像欺负傻子一样欺负自己,我想,这应当算作好人的悲凉下场!

就是这样的一类人,他们虽然没有商人一样灵活的头脑,不能谋取利益造福乡里;他们没有政治家的远见,不能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更没有哲学家的睿智善辩,阐释哲理贡献于社会,但他们不会伪装没有,不会装腔作势,更不会投机倒把。他们不耍心机手段,不搞阴谋诡计。他们始终心胸坦荡于天地,行事无愧于己心,他们始终为人类保存着至真至善、至纯至美的秉性。穷人之所以穷,大抵是因为经济条件不宽裕,这也是仅仅是因为他们谨守本分,缺乏变通意识,容易安于现状 ,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