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年人的世界里,读书这种行为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有时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有时为了提高工作能力,有时想从书中获得灵感。例如:

阅读有关阅读类的书可以改变自己的阅读方法。

读演讲类的书可以训练我们的讲师技能。

读时间管理类的书,我们可以更好地安排工作和生活。

读了关于教学方法的书,又用于自己的训练。

如果你仔细研究,你会发现很多工具类、方法类的商务书籍,作者收集了几十年的知识和技术,写在了书上。如果我们没有认真阅读和利用它,那就太可惜了。

日本作家大岩俊之最近的一本新书《实用性阅读指南:把读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正是教我们如何通过有效阅读,牢记一本书的内容,并将之付诸实践的一本非常难得的好书,如果说有人觉得自己在阅读、运用知识方面有一定的困难,不妨可以参考一下。

有人说:“我读书又慢,又记不住,真是个问题。”

其实别担心,在没有有效掌握一些阅读技巧之前,很多人都会这样,我也不例外。

但是看完这本《实用性阅读指南:把读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后,特别是里面提到的有关阅读的3个步骤,关于这方面的困惑,真是给了我们很好的解答,让人受益匪浅。

到底是哪三个步骤呢?我们来看一下:

一 设定读书目标

我们读一本书,一定要带着主动意识去阅读,也就是我们想从这本书中获得什么?学习什么?想知道什么?

这样带着“目的”去阅读,我们才能更专注、更集中注意力。

根据目标去读

1 集中火力,迅速找到信息

比如我现在看这本书,既然它说的是实用性阅读,我就特别想知道它是怎么实用的?有没有什么我不太知道并需要加强学习的地方。

我先看看序言、目录以及后记,有没有我想知道的信息,如果有,就集中精力仔细阅读,这样才能很快get到和自己目标相匹配的有用信息。

2 关注书中最重要20%的精髓

“二八定律”告诉我们:社会上20%的高收入者占有80%的社会财富。

其实书本中的知识也一样,本田直之在他的《杠杆阅读术》书里曾提到:

“一本书里的重要内容占20%,再从其中抽取80%后,所提炼的要点只占16%,如果是200页的书,就只有32页是关键内容。”

因此,我们阅读时也要学会断舍离,这一点我也还在学习中,以前我看书,喜欢从头看到尾,生怕错过什么重要信息,我的阅读速度还算可以,但读完后面的,有些前面的就忘记了,有时不得不又翻回前面再次阅读,这样时间耽误了不少,效率还很低。

通过阅读这本书,学会了这个方法,那对于我而言,它就是实用的。

二 制作思维导图

我们都知道,“思维导图”是英国教育家托尼.博赞(Tony Buzan)提倡的一种思考方法,是将我们头脑中正在思考的内容,以可视化的图形呈现出来的思考工具。

1 将一本书的内容凝缩到一张纸上

大家有没有试过,将一本书的内容运用思维导图展示出来会是怎样?

比起密密麻麻的读书笔记,用这种形式,还是有很多优势的。

我就关于这本书,画了几张思维导图,觉得思路一下开阔了不少。

我画的几张思维导图

2 掌握书中层次,提炼关键信息

还是以这本书为例,它的层次很多,不同的结构层次,能提炼出不同的关键信息。

我们可以关于书籍信息制作一张思维导图,如:

书籍信息思维导图

也可以按照自己的阅读目的来制作一张思维导图,如:

阅读目的思维导图

还可以根据书籍的章节来制作一张思维导图,如:

书籍章节思维导图

你看,同一本书,我可以按照不同的思路制作出来很多张不同的思维导图,其他的书也都可以这样做。

经过这样一幅幅的视觉效果,我们记得更牢,思维也得到了一个很大的提升,这真是一个记得又快又好的好方法。

三 迅速行动起来

光读书不行动,说明只是把书作为“阅读材料”,要想有成果,就一定要行动起来。

1 设定目标,思考差距

如果说最好的状态是100%的话,现在是百分之多少呢?

要知道“行动目标”与“现状”之间有多大的差距。

2 进一步具体,确定优先顺序

为了缩小“现在所处位置”与“最佳状态”之间的差距时,我们可以考虑先加上10%,看看为了达成加10%以后所在位置的目标,我能做些什么?

看清位置,思考差距

尽可能给出5个以上的具体方案。

然后在这些方案里选出一条最想做的。

3 立刻开始行动

现在方案已选出,一切就绪,就立即出发吧!

就像我读完这本大岩俊之的《实用性阅读指南:把读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这本书以后,想画几张思维导图,于是就画了;想写篇书评,于是就写了,这一系列动作,就是通过这样的三个步骤完成的。

不难吧!综上,再来回顾一下:

设定目标

制作思维导图

迅速行动起来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也相信学会了这个方法,我们读书将速度又快,效果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