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怀孕左

我高中毕业的时候,同学们给我发了一本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他说这本书很出名,让我可以好好读一读。当时我被书名和目录当中的“轻与重”“灵与肉”所吸引,当天上午开始读,中午就果断放弃了,因为看不懂情节,更不明白作者的思绪。

很多好书,年少时分,读不懂。类似的还有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还有梭罗的《瓦尔登湖》。

如今重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我突然就明白了书中人物的困境,明白了作者所思考的点点滴滴。想来也是阅历和积累使然,有些思绪,总要等到成熟后才能慢慢品味。

昆德拉说:“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

这是他关于生命轻与重的最本质的思考,负重前行的人更贴近大地,而背叛一切的人会因为完全没有负担而缺失了真切实在的生命。我们都知道一定程度的重会压垮人,但其实轻到极致的生命,也会失去生命的意义。

原来,生命中有太多事,看似轻于鸿毛,却让人难以接受。

回到书中,作者用很多笔墨所描写的特蕾莎,她对于爱情忠贞而专一,她向往着自由而美好的爱情,但却因为自己所爱之人托马斯的生活习惯而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可以说,特蕾莎更多代表的便是生命之重,而与她相对的,便是一次又一次在背叛中享受着不需要承担责任的生命之轻的萨比娜。

这两位书中的女主人公,她们的生命重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为在下文中,我将主要以她们为例,去探析生命的轻与重。

当然,在开始之前,我还要再申明一点,特蕾莎代表的生命之重与萨比娜所代表的生命之轻,并不是说百分百如此,而是在她们各自生命的大部分当中,轻与重的比例相对比较单一而已。

生命是复杂的,从来不能一概而论。

一、生命之重:必然者为重,重者才有价值

正如昆德拉所言,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所以在现实生活当中,重其实是和必然、价值、责任、义务等一些列词汇联系在一起的。必然者为重,重者才有价值。

作者在书中强调了一个信念,他说:

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人的伟大在于他扛起命运,就像用肩膀顶住天穹的巨神阿特拉斯一样。

回到我们今天所讲的第一个女主人公特蕾莎,她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女人,将爱情和婚姻看成了自己生活的中心。无论是自己当初离开家乡,还是自己之后的一系列选择,她都在围绕着这个中心来经营自己的生活。

当初在小镇出诊时,托马斯认识了特蕾莎,而后特蕾莎先后两次到布拉格拜访托马斯。为了追求自己美好的爱情,特蕾莎离开了家乡和自己的母亲,她带着对爱情和美好生活的憧憬走进了托马斯的世界,并把托马斯当成了自己的全部。

这是特蕾莎的选择,她在原生家庭的影响下形成的固有观念中,认为灵魂与肉体是一体的,所以她把身体献给托马斯,其实便表示着讲自己的所有都给了托马斯,并且和过去的生活一刀两断。

另一方面,特蕾莎也是一个软弱的人。

当她发现了托马斯的不忠行为时,最开始她无能为力,忍受不了时她以明示和暗示的方式让托马斯明白她的想法和情绪,进一步,她被一系列的痛苦和噩梦所折磨。

再看特蕾莎时,她其实活得很累,她寄托全部的男人托马斯,在一段时间中放下了重而选择了轻,将爱情看成了与女人点到为止的性友谊。她梦中和现实中的情敌萨比娜,一生都在追求生命之轻,不断地背叛,一直在往前奔走。

但只有特蕾莎,虽然她向往着自由的生活,但在现实中却承受得最多。她承受着托马斯的爱却又因为爱得沉重而倍感压力,她承受着原生家庭的影响而一直苦苦思索灵与肉的结合与分离,她在努力探索生命意义的过程中承受着生命给予她的一切重负。

她在坚定中感受着爱,又在迷茫中担心失去爱。

在《感受爱》这本书当中,作者强调了一个观点:许多孤独、悲伤、愤怒和焦虑的感觉反映出的是我们在无法感受到他人的爱时所产生的空虚感。

这种空虚以及空虚背后更深层次的焦虑,其实一直伴随着特蕾莎。

她当初来找托马斯时,身上携带着一本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她的想法很简单,只是希望自己可以像书中的安娜一样暂时脱离困境。当天晚上她发烧了,而托马斯也认为她像是被人放在篮子里,顺水漂流而来的礼物。

因为生活习惯和个人的价值观,虽然结婚,但他们在很长时间内并不能理解对方的爱。他们的爱情无疑是美好的,但也很累人:总要瞒着什么,又是隐藏,又是假装,还得讲和,让她振作,给她安慰,翻来覆去向她证明他爱她,还要忍受因为嫉妒、痛苦、做噩梦而产生的满腹怨艾。

为了对抗托马斯的不忠所带来的痛苦,她企图以出轨的形式来让自己安宁,但这样做不但没能让她快乐,反而给她造成了更大的痛苦。

没有灵魂的肉体,终归是不健全的,在生命的重担之下,特蕾莎一次次被压得无法喘息。

二、生命之轻:轻于鸿毛,却让人难以承受

萨比娜的一生,如果找一个关键词来概括的话,那应该是背叛。他在一次又一次的背叛中享受着不需要承担责任的轻,直到最后身边的人都离她而去,空虚一场。

背叛一直吸引着她,脱离原位,走向未知,在萨比娜看来,这是世界上最美妙的事情。

在少年时期,她对抗自己的父亲、老师和学校。他的父亲和学校不允许她像毕加索那样作画,但她偏偏喜欢那样的风格。

她嫁给了一个平庸的布拉格演员,原因不是因为爱,而是因为那个演员有着离经叛道的坏名声,坏到双方父亲都认为他不可接受。后来她母亲过世,父亲因为伤心而自杀。

习惯了背叛后的她,在父母去世后,再次背叛了自己的丈夫和婚姻,并否定了自己先前的背叛行为。她认为丈夫身上已经看不到乖张的浪子,因此她要“判己所判”,再次背叛。

在她身上,背叛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或者说是一种形式。就像作者所言:第一次的背叛是不可挽回的,它引起更多的背叛,如同连锁反应,一次次使萨比娜离最初的背叛越来越远。

这里面其实最矛盾的点在于:她通过背叛去寻找自由,在一次次不负责任中体会到了生命之轻,但回过头来再去看时,所有的背叛本身便是沉重的,无边的轻带来的便是极度的空虚。

重于泰山会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但轻于鸿毛的生命,同样可以把人压垮。

因为虚空,比沉重,更加可怕。虚空意味着和世界没有联系,没有亲人,没有存在,没有价值,没有意义。

所以当萨比娜与这个世界的最后一根稻草——她的情人托马斯去世时,她感觉自己与过去的最后一丝联系也断了。那一瞬间她有些悔恨,悔恨当初的不耐心,悔恨当初的意气用事,但是早已为时已晚,生命没有彩排,只能一次到结局。

原先的胜利,到后来看,有点落寞,也有点可悲。本以为不用负担任何责任,但没有任何责任的人生,竟然空虚到让人可怕。

回看萨比娜的一生,当初背叛父亲,她脚下展开的人生就如同一条漫长的背叛之路,每一次新的背叛,既像一桩罪恶又似一场胜利,时刻在诱惑着她。她不愿固定在自己的位置上,不愿重复同样的生活,自我陶醉,无法停止。

在她的一系列背叛中,不仅有父亲、学校、丈夫,还有国家、情人。她当初所以觉得有意义的背叛,最后总会以感觉无意义再去背叛一次。而这条路总有终点,有朝一日总会走到尽头,永远背叛的结局,便是一无所有。

在萨比娜的晚年,背叛所带来的不是生命的意义和美好,而是一种更加沉重的虚无。

这种虚无看似轻飘飘,实则重到不可承受。

三、轻重交织:我们从不能真正地站在轻与重的某一端

无论是特蕾莎所代表的生命之重,亦或者是萨比娜所代表的生命之轻,她们的一生并不是完全存在于轻或重的某一个极端,因为轻与重的两端都延伸至无边的痛苦。

特蕾莎最后和她最爱的托马斯生活在了乡村,找到了属于她的爱情,并且拥有了几年田园牧歌式的幸福爱情。最后她和托马斯因车祸而去世,但在灵魂与爱情上,她体验到了自由和解脱。

可以说,这是作者昆德拉给她的坚守赋予了美好,并且为她和托马斯安排了一个美好的结局。

萨比娜一生再追求生命之轻,但是她不断奔向生命之轻的原因却是因为生命之重。她的童年和青年时代的一系列事情给她带来了残酷的影响,因此她想脱离这种命运,靠自己的力量,去寻找生命的自由。

“每次参加五一节游行,她都无法跟上步伐,气得走在她后头的女生直骂她,故意踩她的脚跟。该唱歌时,她又从来记不得词,张着嘴却不出声。不料被人发现 ,把她告发了。打从青年时代起,一有游行她就害怕 。”

这是她生命中恐惧的真实写照,而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恐惧,她才选择了一次次的背叛。回过头再去看时,她的背叛其实不是胜利,而是一次次慌乱的逃跑罢了。

背叛本身就是一种生命之重,这种重,将会在轻到虚无时,加倍奉还。

同样,作为特蕾莎老公和萨比娜情夫的托马斯,他一生也在生命的轻与重之间游走。

早年他被婚姻伤害,从此将与女人的联系看成保持距离的性友谊,但他在遇到特蕾莎之后,跟着爱情和心灵的引导选择了与之结婚。这是他从选择轻到选择重的开端,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纠结,不断思考,不断徘徊,并在命运和爱情的召唤下,最后作出了选择。

可以说,托马斯的一生是生命轻重交织最典型的体现。

他离开“重”选择轻(与原配离婚后的混乱生活),从“轻”又走向“重”(和特蕾莎结婚),轻重徘徊(婚后还和很多情妇往来),最后彻底选择了“重”(离开城市,与特蕾莎一起生活到了乡村,并在那里结束了生命)。

他在原先婚姻的“重”当中感受到了痛苦,渴望逃离。后来体验到爱情的美好后又发现了一味沉溺于“轻”中的虚无,从而最后放弃职业,放弃大城市,安稳踏实且幸福地和特蕾莎过了几年田园生活。

如果说生命的责任是一种坚信,那么伟大的爱情也是一种坚信。托马斯的一生,就是徘徊在到底是选择轻还是选择重中,并最终选择了承受重。

他看开了,想明白了,所以最终获得了生命的圆满。

生命是轻重交织的,我们无法完全站在某一端,而我们的选择,汇总起来,其实就是我们的命运。

【结语】

人生像一张草图,只能活一次,没有任何方法检验哪种抉择是好的,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一切都是马上经历,仅此一次,不能准备。每个人对于生命的轻重以及意义的追求是不同的,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我们在快乐中痛苦,在痛苦后快乐。

生命的轻重,其实就是我们最现实的生活。我想,这就是昆德拉对于人的生存境遇,最想探讨的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