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interchange新闻客户端

互通新闻“第十四个五年计划”期间,泰州市新建幼儿园100所,义务教育学校100所;成立省、泰、中、附中教育集团。海陵探索了“社会资本公立学校”的新模式,江燕提出了“教育立区”发展战略。泰州“人民满意教育”推进大会刚刚召开,满是“干货”的措施陆续出台。

“新春第一会”聚焦教育高质量发展,这在泰州是历年来第一次。

泰州素有“教育之乡”的美誉,泰州教育的品牌越来越响亮、特色越来越鲜明、老百姓也越来越满意,多项指标位居全省前列,一些工作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一定影响。“对老百姓来说,平时关注最多的是孩子学得怎么样、老师教得怎么样,期盼的是有更好的教育。这就需要进一步强化系统思维,把握教育规律,有针对性地扬优势、补短板、提质量。”泰州市教育局局长万永良坦言,当前,泰州在学位供给上面临着新增学龄人口和化解超班额办学的双重压力。为满足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学有优教”的迫切需求,教育系统必须——全面落实学校布局规划,加大建设力度,全市域推进集团化办学,大力开展城乡、跨区域多样化探索,扩增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将新建校、薄弱校和农村校,办成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泰州市出台了支持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意见,提出:以最好的资源支持教育,为教育发展提供刚性保障;以最强的改革支持教育,为教育发展激活“一池春水”;以最大的关爱支持教育,为教育发展全面赋能。泰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李兴国说,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将立足部门职能,协同打造教育现代化“泰州方案”,为构建普惠、统筹、均衡的教育服务体系提供重要空间支撑。注重对中小学周边建设项目严格管控,提升学校周边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配套水平,积极打造整洁舒适的育人环境,营造安全优美的育人氛围,努力把每一所学校都建成放心工程、阳光工程、精品工程。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泰州市人社局局长姜文湘说,该市将在多方面发力——在“引”上求实效,持续夯实教育事业人才支撑;在“评”上下功夫,不断提升教育事业人才素养;在“管”上强改革,切实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鼓励支持教育部门“不拘一格选人才”,对符合条件的优秀人才,进一步简化流程手续、畅通流动渠道、拓展发展空间。在职称评审过程中,根据教师特点,采取考试、说课、评议、面试答辩等多种评价方式,引导教师把精力用在钻研教材和教法上,把能力体现在课堂教学上。 泰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编办主任陶玲表示,泰州市将在编制“总量控制、只减不增”的刚性要求下,多措并举盘活存量,力求资源配置更加科学、供给方式更加多元,保障教育百年大计。找准“管住”与“管活”的结合点,创新编制管理体制、打破编制管理壁垒,助推“集团化办学”往实里做、引导 “县管校聘”改革往深里走,激活教育一池春水。 “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教师。财政部门将坚决保障教师待遇,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从事教育事业。”泰州市财政局局长戚才俊说,全市财政将做到“两个确保”——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财政部门坚持精准施策,不断优化教育支出结构,突出保基本、补短板、促公平、提质量,全力推进各类教育发展。

海陵探索“社会资本+公立学校”新模式启动“幸福教育·美好基金”奖教助教活动,江苏美好置地公司向区委区政府捐赠5000万元,每年滚动投入400万元。海陵区委书记孙群说,要办好高质量的教育,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人”。该基金将助力海陵各学校引进教育人才、奖励教研成果、激励教师校长与学生等,多措并举为海陵教育事业注入一股“强心剂”,将为泰州集聚“社会之水”灌溉教育提供“海陵经验”。 姜堰区按照“教育立区”发展战略要求,坚持办“品质品牌”教育的主基调,追求内涵式发展,用“大投入”推进“大建设”,确保教育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45%以上,且逐年提高,并借力品牌影响,高起点谋划建设占地3.3平方公里、总投资200亿元的教育智慧小镇,打造融资融智融合“三融共生”的新经济、教育资源特色发展的新地标、人文品质美好生活的新城区。同时“跳出姜堰谋教育”,坚定不移地走开放办学、兼容并蓄的发展之路,放大与泗洪合作办学的示范效应,放大姜堰中学、励才学校等名校效应,通过投资代建、学校托管、联合办学等形式,推进教育、培训、投资、运营、开发“五位一体”,努力办好人民群众打心眼里满意的金牌、头牌教育。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赵晓勇 通讯员 徐俊 邰教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