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从我记事开始,最熟悉的就是妈妈勤奋的样子。那时候,我爷爷、父母、还有我们四个兄妹、全家七个人住在黑龙江省的一个县城,那里在漠河附近特别冷。

感觉那里的冬天格外长。妈妈给全家人做棉衣,棉裤,棉鞋,棉被,都做成厚厚的那种。

她每天都忙碌着,这些繁琐的家务活是在八小时之外要辛苦操劳的,另外,妈妈还是工厂的工人,妈妈勤劳,朴实,她一直是我最爱戴最尊敬的人,在黑龙江那寒冷的冬季里,有了妈妈精心的呵护,我们过着温暖幸福的生活。

在我上初中的时候,我们全家随工厂从黑龙江省搬迁到了辽宁省的辽西,辽西的气候比黑龙江稍好一些,但冬天依然寒冷,做厚厚的棉活还是妈妈最用心的事。

大妹妹初中毕业以后幸运地考上了师范学校,给我们全家带来了无比地喜悦与荣耀。开学时,妈妈给妹妹带上了厚重的被褥,生怕自己的女儿在外挨冷受冻。

多年之后,我们全家又随工厂从辽西迁到了河南。搬迁到河南的家庭,搬迁都全部要自己动手打包装,而我们家除了家具生活用品之外,还有比别人家更多一些的被褥。

在妈妈的带领下,还有亲朋好友的帮助下,我们用心细致地打包装,上了年纪的老邻居,看到我们家这些繁多厚重的被褥,非常羡慕地说:这可都是厚厚的家底啊!

我那时还不能完全明白老邻居所说的含义,多年过去了,我也已经成家过日子,我才明白,那些多于别人家的被褥,是勤俭母亲耗费很多精力与钱财积攒出来的,是妈妈对全家人最深厚的爱!

到了河南以后,工厂职工有分到楼房的,有分到平房的,我们家分到的是一厅一室半的平房,全家人住得有些拥挤,妈妈就多次找工厂领导,在她的努力争取下,厂里又分给我们家工厂厂郊的一室平房。

说是厂郊,实际上跟附近当地农村的土地相邻,只是一墙之隔,所以,我们家那个平房,房前房后都是地,凑起来差不多有一亩地。

这时,我们这帮孩子才发现勤劳的妈妈还是种田的好手,她在房前房后除了种各种蔬菜,还种上小麦或油菜,还种棉花。

老妈退休以后,她老人家几乎是以种地为职业,每天象上下班一样,劳作在田地里,在她精心的伺弄下,自家地上的庄稼报恩似的长得茂盛。

不只是我们全家,还有左邻右舍,亲朋好友,也都吃上妈妈种的新鲜蔬菜。我们生怕她累着,不同意她多种地,她说:到了生机勃勃的庄稼地里就心情舒畅.

2006年的春天,在一个节假日里,全家人都聚集在一起吃饭,其乐融融,妈妈笑眯眯地对我们说:我都想好了,今年我要多种些棉花,连续种上它几年,我要用我自己种的棉花给你们的孩子每人都做上一床厚被(母亲要给她四个孩子的孩子做厚厚的棉被)。

我们惊得目瞪口呆,当时姐几个就笑着说:妈妈您可别给自己找那麻烦了,孩子们这个说:奶奶可别种了,太辛苦了,那个孩子说:姥姥我们不同意,那太累了,现在什么没有卖啊,再说种棉花是很费力的事,您可别自己找累了。妈妈说:买来的被能跟自己种的棉花做成的棉被相比吗?那怎么会一样呢?

妈妈可不是简单地说说玩的,她立马行动起来,那年真的在地里种上了棉花,因为在河南生活过好多年,我知道种棉花是很不容易的,那比种玉米和油菜费事得多。

棉花很容易生虫子,从幼苗起就要勤打药,棉花开花时的花朵是很美的,秋后,结成的坚硬棉桃就要一个一个往下采摘,因为花期不同,一片棉花地里要分好多次来采摘棉桃。

天气好的时候,还要在地上勤晾晒,如果天气不好时,不精心看管这些棉桃,很容易受了潮,还会坏掉,棉花这种农作物并不高产,晾好的棉桃还要逐个用手扒开,摘除棉籽,得到一点白色的棉花。

如果说老妈给她四个孩子的孩子做棉被,那得要多大一堆棉桃才能积攒做成一床厚被啊!所以,她的想法,会让妈妈付出许多难以想象的诸多辛劳。我们又都有自己的工作,又不能出那么多力去帮她。所以,我们姐妹们坚决反对.

辛勤劳作,挥汗如雨,我不知道妈妈用了多少袋子棉花,在冬季来临时,做出了第一床厚被,弹棉花的人对妈妈说:真看出你老太太疼爱自己的儿女了,用自己种的棉花给孩子们做成这又大又厚的棉被还真不多见。

就这样,妈妈她老人家说到做到,种一年棉花做一床厚被,她老人家辛勤地连续种了四年棉花,经历四个春夏秋冬,给我们姐弟四个的孩子每人做了一床厚被。

我们都明白,这是她老人家给她膝下子女留下的最好礼物,也是最有爱的礼物,而这实实在在的,感人肺腑的爱,不是我们能用感动一词就可以表达的……

后来,我跟老公春节回家时,从温暖的岭南到中原寒冷的冬天,就盖上自家棉花弹出来地厚棉被,真是又轻又软又暖和,暖在身上,更暖在了心底,我知道,我们盖的是妈妈厚厚的母爱,这浓厚暖人的母爱会温暖我们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