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8日(农历7月初一)中国的双亲节,这一天0点46分,我永远失去了生下我来教育成人的父亲。

每次想到这些,我都悲痛不已泪流不止!

父亲在弥留之际一直等着我从西安赶回来,尽管我是很了解父亲病情的,对他的离开心里也是有预期的,可当他老人家真的离我们而去的那一瞬间,我却哭的像一个小孩一样。

父亲得的是弥漫性纤维化肺炎兼有糖尿病。起初,他老人家是很乐观坚强地与疾病做了好几年的斗争,可是在最后这两年,明显的感受到他力不从心了,几乎是平均不到两月住一次医院,因为再没有更好的治疗方法,只能是住院延缓,进行平喘、消炎和止咳,从每天几乎是五、六顿少量流食,每二十分钟呡一小口水到最后吃不了饭,坐不起来,翻不了身,氧气、呼吸机、药物已经不起什么作用了,他曾在清醒时说,真是活受罪,如果不是考虑到儿女们的感受,他真想一走了之。听了这些我们深感揪心、无奈与自责!

父亲出身农家,在半工半读中才中学毕业,从大队、新华书店、组织部、武装部、公社、乡镇、人大到老年大学,就是凭着他的努力坚持刻苦与勤奋,才一路走过来的。1958年由于工作突出,父亲代表陕西省到北京出席全国卫生大会,1959年入党,1960年转干,这些莫大的荣誉在当时都是轰动全县的大事。父亲说一个农家娃,能走到今天,要感谢党感谢组织。如今在他工作过的乡镇,凡是稍有年长者提及他,无不竖大拇指的。多年来,他一直在教育我们,要想工作好,就是不要坐在办公室,要到乡下去,去一线工作,在田间地头解决问题,和老百姓打成一片,踏踏实实的做出一些事情来。

我兄妹四个,无论是相貌还是脾性,我是最像父亲的,可在学生时代我与他代沟却是最深的,倔犟且不愿与他多交流,原因是父亲对我们过于严厉:吃饭、端饭必须先给长辈、客人,端茶倒水必须是双手敬上,来人必须起立问好,逢年过节必须给村里年长的老人拜年,他时刻教育我们要长久做人、要学习别人长处,与人为善,少说多做,吃亏是福,多忍让。我当时不理解还多有抵触,如今想起来,真的是感谢父亲的教诲。

父亲一辈子都在为他人着想,记得前几年每次从医院回来,只要是病情稍有好转,他就不顾家人阻拦,骑着自行车就出去,为退役军人申请补助、为困难户解决问题、为无业者联系工作、为老年大学申请经费、为杂志报社撰写稿件、为社区赶做宣传板报…从不喊累叫苦,不求回报,还乐此不疲!

父亲多次住院,兄妹四人中,算起来我是陪护最少的,可就是这短短的陪护时间里,却是我当兵三十年和父亲交流最多的时候,在他病的这几年里,无论多忙,我几乎是每周都要回来陪他,给他主动说起我的工作、单位的情况、我对工作的态度、我的同学、战友、朋友的情况!说起小时候他对我们的严厉与要求带给我的影响,又耐心地像劝小孩一样淡化他的病情,鼓励他!他也说起了我小时候的淘气、上学时的刻苦、当兵时的努力,工作后的上进以及对我每一个成长阶段的关心、担忧与心疼……

父亲走了,是安详的、放心的,干净的。这多亏了平时我哥哥嫂子与妹妹妹夫,他们洗衣做饭,端屎倒尿,住院看护,无微不至,不计较不红脸不多说一句话、任劳任怨。父亲说哥哥嫂子与妹妹他们很孝顺,照顾得很好,他没有福气继续享受,是他的身体不争气。

父亲去世后那几天,我每天都是凌晨醒来,几次都在黑暗中默默流泪,当听到父亲生前还在给大哥交代一些年长的人来吊唁他后一定要专人送回、某某件事具体由谁来负责、母亲怎样照顾好后,我又一次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

父亲退休后,除了热衷于老年大学的日常公务外,便是在这几年期间把自己毕生的心血集结成册——《激情心声(上、下)》。他的书题材五花八门,有诗歌、快板、顺口溜,其中许多篇幅被省市县报纸电台刊用报道,虽然没有书号,更不公开发行,但无一不充满了人生感悟,凝结了人生的智慧,给家人子女们传授着他人生经验,传承着作为父辈们的人生哲理。有感于此,他的老朋友李问圃曾为父亲撰写嵌名联一副:

以工友起步,在县乡效力,铜铃铛铛,竹板锵锵,不逊色黄钟大吕。

凭良心做官,靠清白处世,身子正正,奉献多多,方赢来公明廉威。

深深感谢关心父亲的每一位长辈、亲朋和好友……

2021年9月25日(农历八月十九)父亲在上天垂泪、亲人含悲中顺利安葬!

——怀念父亲!!!

作者:吕朝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