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华社记者的调查显示,太原的部分家长不仅在过12岁生日时在高档酒店请客吃饭,还邀请庆典公司制定安置计划,宴会结束后组织孩子们的学生看电影、KTV歌曲、旅行等。

这样一场生日宴花费动辄上万元,有的甚至高达二三十万元。类似现象,在其他地方也存在。

12岁“开锁”是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流传的一种习俗。但是,生日宴的规格越来越高、花销越来越大,早已失去了淳朴风俗的味道。孩子没有什么经济来源,各种开支最终还得家长承担。有能力的家庭把生日宴办得越来越豪华,家庭经济一般的即便不能等量齐观,最起码得“说得过去”。如此“习俗”压力下,生日宴成了普通家庭的一笔经济负担。

既然是宴席,规模又不小,除了亲朋好友外,自然要人“捧场”,自家孩子邀请同学来,父母呼唤朋友来。人情社会又讲究礼尚往来,成年人则要“随礼”,小孩子最起码也得拎个礼物过来入席,如果孩子们参加的生日宴多,难免产生互相的“角力”攀比,买礼物的花销自然水涨船高,最后还是家长跟着掏腰包。

“开锁习俗”成了成年人互索礼金、攀比炫富的游戏,孩子或许能在活动中联络感情,暂时放下写作业的烦恼,但如果生日宴过于密集,势必影响日常学习安排。家长怎样做、怎么想,孩子都看在眼里,“耳濡目染”之下,自然觉着自己的生日宴一定不能办得太差、朋友随礼一定不能太少、去给同学带礼物一定得带出“品味”和“水平”,要不丢了自己和父母的面子。

照这样下去,本来开开心心送祝福的“生日宴”习俗,势必堕落成沉重庸俗的“陋习”,形成了扭曲的“生日宴经济”。本来各地为刹住攀比奢侈浪费之风,都提倡婚丧嫁娶要力求文明简约,结果半路防不胜防地杀出一个“生日宴”,而且和之前那些大肆攀比的现象如出一辙。即便有些家长本来并无攀比心理,但被生日宴盘剥拖累久了,怕不是也要办个宴席“回回血”?

很多收入不错的家长或许不是图钱,认为“孩子只要高兴,我花再多钱都可以”,这种听任孩子的教育做法真的对吗?家长不论实力允许与否,都要想清楚这样做是不是惯着孩子,如果办得太奢侈,是否会影响孩子树立健康向上的金钱观?毕竟,教育孩子的主动权在家长手里,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做什么对孩子好,家长首先得掂量清楚。

生日宴决不能成为新的奢侈攀比形式。观念引导重在宣传教育。当地宣传教育部门不妨多做倡议,让不良习俗刹住车,家长要积极响应,而学校也可以在家长会、班会等多个场合,让学生和家长明白此类活动“劳民伤财”。孩子懂事了,也会给家长做思想工作,家长也可能就不再攀比办生日宴了。既然“生日宴”被当地视作孩子成长的重要节点,那不妨先摒弃奢侈攀比之风,让孩子过个纯粹的“小成人礼”。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