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是最近几年高考的热点主题。今天,寨主给大家推荐一篇人民日报的经典评论,标题叫《多一些“家国情怀”》。这篇评论思路清晰,条理分明,说理由浅入深,步步推进,可以成为议论文的模板,值得参考和借鉴!

多一些“家国情怀”

来源:人民日报 徐文秀

不久前,钱学森图书馆建成开馆。当我们再次体悟钱学森爱党爱国的心路历程时,无不为他的国为重、家为轻,科学为重、名利为轻的“家国情怀”而感动。对照这面明镜,今天的党员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应有所思、有所悟。

开篇以钱学森的例子做引子,引出观点:党员干部应该有“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它是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

这一段主要是阐述家国情怀的定义,即什么是家国情怀。

古往今来,这种高尚情怀极大地鼓舞士气、凝聚力量、振奋精神,既利国利民又利人利己。领导干部是党的执政骨干,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广大群众的主心骨,理应多一些“家国情怀”,更加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更多胸怀天下,心系百姓,忧国忧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一段更进一步,指出家国情怀的价值和意义,说明为什么党员干部要有家国情怀。

多一些“家国情怀”,就是要常怀爱民之情。当年,同志一句“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赤子情怀溢于言表。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他下乡看望一位生病的老大娘,虽素昧平生,却满含热泪地呼之为“娘”。这无不表现出“一个共产党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的博大情怀。群众利益无小事,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常怀惦记之情,始终是“家国情怀”中最温暖贴心的情愫。

提出方法论,即党员干部有家国情怀,到底要怎么做。这一段是第一个做法:多一些“家国情怀”,就是要常怀爱民之情。

多一些“家国情怀”,就是要恪尽兴国之责。国是千万个家的集合,是无数个家的放大。常思国之兴衰,是党员干部的责任和使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精忠报国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今天,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面对当今世界对中国的各种“捧杀”和“棒杀”,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以一种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敢于担当、勇于奉献,以主人翁姿态建设好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为共和国大厦添砖加瓦、有所作为。

方法论的第二个做法:多一些“家国情怀”,就是要恪尽兴国之责。

多一些“家国情怀”,就是要坚守为党之心。党是广大党员的家,每个党员都应该为维护好建设好这个家而用心用力。现在,有些党员常常对一些有损党的形象的言行不抵制、不斗争,有的还自觉或不自觉、有意或无意地跟着社会上一些负面情绪走,“台上满口政治,台下说三道四”,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每个党员的形象、前途与党休戚相关、荣辱与共,应该始终保持对党的一腔忠诚、一片深情,时刻为党着想、替党分忧,强化党员意识,牢记党员身份,多做为党加分的事,做到为党争光不抹黑,添彩不添乱。

方法论的第三个做法:多一些“家国情怀”,就是要坚守为党之心。

多一些“家国情怀”,就会少一些个人的卑琐与私利,多一些崇高和大气。位卑未敢忘忧国,人微未敢忘忧党。封建士大夫尚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情怀,党的干部更要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以国为重、家为轻,以民为重、我为轻,常念民之冷暖,常思国之兴衰,常想党之安危。

方法论的第四个做法:多一些“家国情怀”,就会少一些个人的卑琐与私利,多一些崇高和大气。

领导干部多一些“家国情怀”,乃国之幸、党之利、民之福。

小结上文,收束全篇。

综上,我们可以总结本文的结构:

1.引出家国情怀的概念,提出观点。

2.说明家国情怀的定义。(什么是家国情怀!)

3.说明家国情怀的价值。(为什么要有家国情怀!)

4.阐述拥有家国情怀的具体做法。(怎么做到多一些家国情怀,共提出了四个做法。)

5.快速收束,小结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