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理解试题是高考语文科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全新的理念、多样的形式引起了社会的热切关注。现代文阅读理解是当今高考语文考试中的一个重点,也是 一个难点。从近几年的《教学大纲》、《考试说明》和近五年高考试卷中我们可以看出,现在的高考对现代文阅能力读的要求是越来越高,这是高考的一个大方向,而其中散文阅读对于高中生来说是一个很难逾越但又必须跨过的“高 山”。散文作品中总会有一些特殊段落,这主要指在文章的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段落,如开头段和结尾段,或是叙述中的插入段、反复段。从命题来看,常会就这些特殊段落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设题。 因此,本文将结合具体的散文作品,来谈一谈散文的段落作用,以期在高考复习中让学生学会迅速的抓住散文阅读的重点,有效的提升他们的散文阅读能力。

一、开头段

在散文阅读当中,开头段主要起到了以下五个作用:

对于文章整体来说,开头段主要起到总起全文,引出下文的作用;

对于文章的题目来说,开头段起到了点题或者说开门见山的 作用;

对于其本身来说,我们根据开头段的内容和写作手法,通常会认为它起到了渲染气氛、 奠定基调、突出手法等作用;

对于下文来说,开头段则起到了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与 下文中的人、景形成对照等作用;

对于文章的读者来说,开头段主要起到了设置悬念和激发读者兴趣的作用。

除了上述提到的一般散文开头段落所起到的作用,这里再介绍几种特殊开头,

第一种是写景式开头,这类开头主要起到的作用是营造氛围;

第二种是连连发问式的开头,这种类型的开头主要起到引人入胜,发人深思的作用;

第三种则是连连感叹式的开头,此种开头起到 了强烈抒情的作用;最后一种是交代写作背景式的开头,这种开头主要的作用是引出后续文章的内容。

结合上述所提到的开头段的作用,我们一起来分析下《小狗包弟》这篇文章中开头段的作用。这篇课文在开头部分将了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引出了下文我与“包弟”的故事,交代了 故事的背景了,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为下文人对狗的冷酷和狗对人的忠诚做了对比,也为下文巴金的忏悔做了铺垫;文中写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和巴金与狗的故事,说明在当时的社会这种情况很普遍

1.例文:“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 黄。”端午的歌谣是清晨的布谷鸟起得调,脆生,清亮,故乡从仲夏夜的梦中醒来,惺忪中瞅见阶前的青草里,缀满昨夜露珠的清香。 问:文章的开头有什么作用?

答:文章开头先用歌谣点明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与结尾互相呼应;然后用环境描写渲染了故乡端午节清晨的美好景象,自然引出下 文对童年的怀念,为奶奶早起包粽子做铺垫。

2.例文:自留地,顾名思义, 给自己留下的一片土地。在人民公社的时代,除了 生产队公共的土地之外,也给每一户社员留下一小 片的土地,叫“自留地”。 问:说说文章第一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答: ①解释自留地的含义和由来; ②点明标题; ③为下文叙述“我”经营菜地作铺垫。

3.例文:( 2013·全国卷) 一到敦煌,我就想起 了阳关。阳关在哪里? 它还是那么的荒凉、那么的 令人感伤吗? 于是,一缕思绪把我们带到了古董滩,那里即是阳关的遗址。 问:文章的开头有什么作用?

答:(1) 连续发问,引起读者兴趣;(2) 引出下文古阳关遗址。

总结: 开头引用、问句有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引人思考、增强文章的文学色彩的作用; 开头有环境的描写就要从环境描写的三大作用( 渲染什么样的 气氛;为下文什么做铺垫;烘托人物什么样的心情) 上来答题;同时注意段落有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结构上开头引出下文,首尾呼应,内容上点题,奠定感情基调,表达作者的情感。

二、中间段

中间段对于散文阅读来说,主要起到了过渡,也可以说是承上启下的作用。但除了对文章内容起到了过渡作用之外,中间段对于散文的结构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文章可以通过中间段由叙事转入抒情或者议论;由实写转为虚写;由写物转为写人,反之亦可;由写历史转为写现实;由写回忆转为写现实……除了这些,中间段还可以体现出文章主人公或作者 的情感转变。

1. 例文: 我们刚到父亲的住 处时,家里的牛、车还算齐备,只是牛稍老了些。柴 垛虽不高,柴禾底子却很厚大排场。不像一般人家 的柴禾,小小气气的一堆,都不敢叫柴垛。先是后 父带我们进沙漠拉柴,接着大哥单独赶车进沙漠拉 柴,接着是我、三弟,等到四弟能单独进沙漠拉柴 时,我们已另买了头黑母牛,车轱辘也换成新的,柴 垛更是没有哪家可比,全是梭梭柴,大棵的,码得跟 房一样高,劈一根柴就能烧半天。 问:第3 自然段主要叙述了什么内容? 这些内 容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 要叙述了我家柴垛积累过程。作用: 通过叙述父子兄弟辛勤积累柴垛的过程,赋予柴垛物质 以外的意义,既承接上文“柴垛是家力的象征”,又 与后文“我们在心里需要他们”呼应,并为柴火在今 后的生活中的巨大变化做铺垫。

2. 例文:而这朵花却骤然开放了,它 独自立在枝头,大胆地舒展那娇小的花瓣,畅舒生 命中全部的芳香和颜色,露出新鲜的浅笑,这死寂 的世界顿时洋溢着生气。它张开纯真的眼睛,看这 寥落的小院,看满院的秽土和残枝败叶,看那白寂 的墙和苍灰的楼房,它的眼色越过萧索的栅栏,投 向那冥漠的茫茫天宇。 问:第⑥自然段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有什么 好处?

答:对比的写作手法。将这朵桃花的尽情生 长、绽放与寥落的小院、冥漠的天宇形成对比,突出 桃花生命力的旺盛,以及它给世界带来了生气。

总结:中间段连接着上下文,所以往往在结构 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再内容上会采用一些写作手法来深化主题。

三、结尾段

散文的结尾部分大多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或是文章作者的情感升华,因此,结尾段对于散文阅读起到了举重若轻的作用。下面笔者将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谈谈结尾段在散文阅读中的作用。

从文章结构来看,结尾段主要起到了呼应开头,呼应标题,总结全文这三个主要作用。

而从文章内容来看,散文的结尾段主要分为直白式和含蓄式这两种,直白式的结尾主要起到 深化文章主旨,强调作者的观点,深化作者情感的作用;含蓄式结尾起到的作用会更大一些, 但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第一种是含蓄委婉,发人深思;第二种是戛然而止,引发遐 想,意在言外;第三种则是暗示文章主题,强化作者的感情和观点。

1. 例文:想念麦客,想念他们走南闯北的勇气, 想念他们随遇而安的思想,想念他们阳光一样的心 灵,以及那健康的肤色、爽朗的笑声。 问: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上各有什么作用? 答:结构上照应文章的第①自然段,前后呼应。 内容上揭示了麦客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态度,深化了 文章的主旨。

2. 例文:我知道苦艾其实不是菜,但在寒风中 照样长得矫健,苦艾花不能算花,但在阳光下却开 得异常绚烂,毫不逊色。 问:说说最后一段有怎样的作用。

答: 最后一段赞美了苦艾菜的朴实而坚韧的品 质,苦艾菜更是象征了母亲在苦难中的坚强、乐观 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无限赞美和怀念之 情。篇末点题,首尾呼应,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总结:文章的结尾段的作用往往从结构和内容 上考虑。结构上总结全文、点题、首尾呼应; 内容上 深化主题,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四、插入段

除了上述提到的开头、中间、结尾段在散文阅读中所起到的作用,插入段也是散文阅读 中的重要一环,下面笔者将结合《荷塘月色》这篇散文来具体谈谈插入段在散文阅读中的作用。 在《荷塘月色》这篇散文中,《采莲曲》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插入段。从文段本身来看, 作者深动的描述了古时采莲的情景,让人不由得想起《采莲赋》和《西洲曲》等千古名篇, 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从文章的结构来看,虚实相映,由眼前的荷塘联想到六朝时江南采莲 的情景,用采莲热闹欢乐的情景反衬出作者内心的不平静,表达了作者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从表达手法上看,运用插入采莲曲所描绘的清新雅致的画面,暗合了荷塘月色的风格。从表达效果上来看,这一插入段的语言清新,并由眼前之景转向六朝采莲时的欢乐,由实转虚, 使得文章的表达摇曳多姿。

五、反复段

反复段在散文阅读中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存在,它出现的频率不高,但对于它在散文阅读 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下面笔者将结合《纪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来具体谈谈反复段在散文 阅读中的作用。 在《纪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中,鲁迅先生反复提到一句话——“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 东西的必要了”,这句话在文中重复了三次,那这种重复的手法在散文阅读中起到了怎样的 作用呢?首先,从内容上来看,这种反复的手法强调了作者沉重、抑郁、愤怒的情感。其次, 从结构上看,这三处分别位于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的部分,前后呼应,使行文变得更为 紧凑,而这种反复的写法更是交代了作者的情感线索,建构了全文的情感结构。最后,从表达效果上看,这种同义反复,表达了鲁迅先生对学生的爱,对刘和珍等爱国青年的沉痛悼念, 对反动者和留言家的愤恨,对庸人的痛心……全文由始至终贯穿着这种愤怒和哀痛之感。有太多的话不知从何说起,但责任、复仇之感充斥于心,使作者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本文基于高考对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的现实,而笔者又在实际的教学情 况发现散文阅读是高中生觉得较为困难的一个板块,由此笔者以散文的段落的作用为切入点,总结了开头段、中间段、结尾段、插入段、反复段在散文阅读中的作用并结合了教材中的文章进行了具体分析,以期帮助高生在进行散文阅读时迅速抓住文章重点,提升散文阅读 能力,从而在高考的散文阅读题目中获得更好的成绩。总而言之,分析段落的作用抓住结构和内容的作用,结合段落的具体内容给出全面的解答。(文/郭竹平 、卢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