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片·《云中行走》】

借助法国人当年的创举,最擅长“书写传奇”的导演罗伯特·泽米基斯,用异国的情怀给美国人送来了一首情诗,一曲挽歌。《云中行走》带我们“重回双子塔”,无论是全景、近景、内厅、还是常人无法领略的俯视视角,“360度无死角”。有时太过逼真,带来的反而是种感伤,当落日的余晖照射在这个不复存在的纽约象征时,电影用一种难忘的方式复活在了记忆。

一部允许改动素材的剧情片,《云中行走》与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的《走钢丝的人》不尽相同。《云中行走》中的前半部充斥着成熟的类型片元素,巴黎的浪漫和纽约的快节奏,作为一部人物传记片,铺垫已足够完整。尤其是在菲利普·伯特来到纽约后的筹备阶段,情节编排遵从着常见的规律:组队、踩点、遇挫、登顶……一步步逼近高潮,再来些踩钉子、骑电梯井等意外,行之有效地调动着整部影片的节奏。

虽说这些细节的确来自于伯特的真实经历,但在好莱坞式按部就班的剧本编排下,已经成为了《11罗汉》那种固定的搭配模式,就连本·金斯利饰演的导师都似曾相识,仿佛是《雨果》中隐居的电影大师梅里爱,为晚辈们传授早已失传的秘籍。

相比之下,开场的巴黎段落则带有浓重的法式情调,伯特与安妮的相遇、相爱和相知,一直在补充着主角的精神层面(如果能忽略囧瑟夫生硬的法语和手势的话),毕竟只有熟悉的人才了解他在训练中的失败,落入池塘的尴尬,半夜钉棺材的惶恐,或许才是阳光少年内心最真实、脆弱的一面。成长的痕迹,传奇的构建,爱情的支持,我们仿佛又看到一个“阿甘”跑来,不知疲倦,不畏艰险。更何况这个法国人的终点,是一个已经消失的“美国梦”。

所以,这部影片在我看来,并不仅限于泽米基斯在特效技术上的精益求精,更在于电影对某个历史时刻的凝固和重现,外在的环境和内在的心境,如何统一地呈现给远在时空之外的观众。

若论极端条件下的视觉呈现,奇观化的震撼感,很难说《云中行走》比《绝命海拔》更具挑战性;泽米基斯反复使用的3D手法也并非独创,向观众射箭、砸道具等“出屏”效果,仍属于纯体验的感官层面;真正能深入到伯特内心的坚持,是对他所有行为动机的理解,这种“作死”的理想,源自“自由”的彻底征服感。

历史上的伯特在四百米的高空走了45分钟,8个来回才被警察拘捕,泽米基斯则花了近一半的时间,让观众近距离地感受到他的平静。每一次迈步、转身、下跪,拥有了升腾的仪式感,进入了忘我的境界,也就不再需要迟到的喝彩了。

囧瑟夫的表演把伯特这个角色纯净化了,他没有斯诺登、菲舍尔、乔布斯那般沉重的外压和野心,反而被恐高的同伴衬托得格外淡定,只有在楼顶上突遇陌生人时,表现出的紧张,才像是个被大人发现阁楼秘密的小男孩。而那个不置一言的美国人,可算是影片中的神来之笔,和9·11后消失的双子塔一样,成为了纽约这座城市永远的秘密。

□董铭(影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