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晓轩留下遗言:“请转告党,我做到了党教导我的一切。在生命的最后几分钟,仍将这样。希望组织上经常注意整党整风,清除非无产阶级意识,保持党的纯洁性。”

《论气节》一文,淋漓尽致地抒发了陈然的革命观,在他看来,

红岩魂陈列馆中的浮雕

“每一个人,临死都是倔强的,没有求饶,国歌和口号一直不停地在枪声弹雨

中响着。牢狱,锻炼得每个同志——党员和非党员,成为坚强的战士。”

1992年,贵州省一家单位在搬迁时,发现一件标明为渣滓洞革命烈士遗物的包裹,包裹里有两封信和五块银圆。一封信上写道:“中国共产党万岁!亲爱的党和你永别了。谊军。”一块银圆上深深地刻着“最后一次党费谊军”八个字。

贵阳市委把这份珍贵的文物移交给了重庆歌乐山革命纪念馆,纪念馆随即展开调查,但直到今天也未能查出是哪位烈士的遗物。

谊军是谁?他的真实姓名是什么?他做过哪些革命工作?我们无从得知。牺牲在重庆军统集中营的烈士,有很多人没有留下真实姓名,他们共同的名字是“红岩先烈”。

在重庆采访期间,小说《红岩》的内容一直在记者脑海中萦绕。在纪念馆里,看到红岩先烈的形象,从山城百姓的口中听到红岩先烈的话语,城市的每个角落几乎都留存着与红岩有关的记忆,但不要因此便以为今天的我们对那段历史和那些人物已足够了解。实际上,大量的细节仍需要不断地被重读、不断地被认识,由此才能真正将红岩故事牢牢记在心中。

以下几则故事真实讲述了红岩先烈严以修身、严以律己的事迹。

“我的意志,谁也动摇不了”

原国民党西南长官公署二处情报侦讯股股长张界在其交代材料中回忆了烈士刘国鋕拒绝家属营救的细节:有一次,徐远举(原国民党保密局西南特区区长兼西南长官公署二处处长)把刘国鋕的亲属带到白公馆和刘国鋕见面。徐远举对亲属说,只要刘国鋕把组织交出来就给他自由。到了白公馆,徐远举把刘国鋕的亲属安置在外面一个地方,然后将刘国鋕提了出来,让其和亲属直接谈话,并安排特务偷听。刘国鋕见到亲属后,清楚知道是徐远举的阴谋。看到特务准备好的所谓“退党声明”,他毫不犹豫地表示拒绝签字。

根据档案显示,刘国鋕的亲属曾多次试图营救他,但刘国鋕意志极其坚定。他对亲属说:“有党在,我等于没有死。如果我出卖组织,活着也没有什么意义。”“无论如何,我是宁愿坐牢,宁愿枪毙,也绝对不会在这样的声明上签字的!”“我有我的信念、意志和决心,这是谁也动摇不了的!我在加入共产党时就宣誓自愿为我献身的事业牺牲自己,那不是说着玩的。你们不要再管我,也不要再来了。”

如今,刘国鋕所说的“有党在,我等于没有死”成为共产党员表现对党忠诚的一句名言,它被刻印在纪念馆的墙壁、展板上,向如织的参观者们传递着来自革命年代最铿锵的声响。

“希望组织上经常注意整党整风”

贵州息烽集中营旧址内至今仍保存着许晓轩刻字的一棵核桃树。

许晓轩被囚禁在息烽集中营期间,集中营主任周养浩让他在树上刻一条“先忧后乐,忠党爱国”的标语。许晓轩认为“先忧后乐”一句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为共产党人应该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牺牲精神,于是,他便刻上“先忧后乐”四个字。但随后,许晓轩故意蹬翻梯子从树上跌落,摔伤了手,用这种自伤的办法拒绝了续刻“忠党爱国”四个字。

被捕前,许晓轩担任中共重庆市委新市区区委书记。1940年,他因叛徒出卖遭到特务逮捕。被捕后,他曾被关押在重庆望龙门军统看守所,当时,他的家人通过民主人士黄炎培、国民党元老吴稚晖等出面设法营救。特务表示,只要许晓轩登报自首,就立即释放他。许晓轩在一张废香烟纸上用铅笔写下“宁关不屈”四个字,托人传递给家人,以此表达了革命到底的决心。

在歌乐山红岩魂陈列馆中,关于许晓轩的牺牲,写着这样一段话——

“在狂风暴雨袭击下能坚定信念”

在重庆白公馆监狱旧址内的展室中,一块题为“决不低下高贵的头”的展板,摘录了陈然所写的《论气节》的若干段落。

陈然是谁?小说《红岩》里的成岗,就是以陈然为原型。而那份我们早就从课本中熟知的《挺进报》就是由陈然印刷的。

《论气节》一文,淋漓尽致地抒发了陈然的革命观。在陈然看来,一名共产党员“在平时能安贫乐道,坚守自己的岗位;在富贵荣华的诱惑之下能不动心志;在狂风暴雨袭击下能坚定信念,而不惊慌失措”,从而做到“以身殉真理”。

关于陈然,红岩历史文化研究专家厉华讲述了一个让人动容的故事:

《挺进报》的文稿由电讯负责人提供,但陈然并不知道该人是谁。陈然在刻印《挺进报》时发现,每次转来的电讯稿均字迹工整、一笔不苟,有时文句断了,句子后面会打上省略号并注明原因。电讯负责人这种认真的工作态度让陈然印象深刻,他向上级提出请求,表示想写信给对方表达敬意。上级考虑到秘密工作纪律,没有同意。此后,陈然又多次向上级恳求,上级终于允许他写一两句简单的话,不签名,由组织转交。陈然考虑了很久,想写的话太多,但最后只写了一句:“致以革命的敬礼!”几天后,陈然收到电讯负责人的回信,信中也只简单写了一句:“紧紧地握你的手!”那时,陈然并不知道,这位电讯负责人其实就是他的老战友成善谋。两人都严格遵守工作纪律,从不相互打听和谈论工作情况。陈然、成善谋被捕后,在国民党的法庭上,当法官宣读判词“成善谋,挺进报电讯负责人;陈然,挺进报负责人,印刷挺进报”时,二人才恍然大悟。他们在法庭上紧紧拥抱在一起,不约而同地说出:“紧紧地握你的手!”“致以革命的敬礼!”

“每一个人,临死都是倔强的”

电影《在烈火中永生》中有一段“绣红旗”的经典场景,那面红旗的复制品就悬挂在白公馆监狱旧址的展室里。这面红旗代表了红岩先烈对新中国的无限向往与寄望,正是这种向往和寄望使他们能够做到从容赴死。

江竹筠受刑时曾昏死三次,但她说:“毒刑是太小的考验!”“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杨虞裳被敌人拷打折磨,失明月余,但他对敌人说:“我现在是在你们的老虎凳上保卫我们的党。”还有一位名叫谭沈明的共产党员,面对随时可能到来的死亡,他说,要“脸不改色,心不跳!”

谭沈明只有小学文化,但他以惊人的毅力在黑牢里刻苦学习文化知识,包括历史、地理、文学、英语、俄语等。他把监狱当成学校,把牢房当成教室。为什么在那么艰难的环境中仍要坚持学习?因为谭沈明认为,共产党人要利用一切时间学好本领,只有这样才能为将来的革命打下基础。他是怀着活着走出监牢、继续为党工作的希望而学习的。

在罗广斌所写的《关于重庆组织破坏经过和狱中情形的报告》中,有一段关于谭沈明的描述:“谭沈明提出,以前罗世文死的时候脸色都没有变,于是要求做到‘脸不改色,心不跳!’结果,每一个人,临死都是倔强的,没有求饶,国歌和口号一直不停地在枪声弹雨中响着。牢狱,锻炼得每个同志——党员和非党员,成为坚强的战士。”(记者王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