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今天文综(地理)试卷分析,由全国科研型骨干教师、全国优秀地理教育工作者、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兼职教研员、西安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王岚,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全国优秀地理教育工作者,陕西省优秀教师,陕西省教学能手、西安市铁一中学李志伟分别进行了详细解读。

名师解析

王岚

全国科研型骨干教师,全国优秀地理教育工作者,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兼职教研员,西安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多次组织完成西安市高考地理复习报告。有多篇论文发表在国家中文核心期刊。

2021年高考文科综合地理学科的命题充分体现立德树人鲜明导向,发挥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地理试卷遵照《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在题型与结构、呈现形式与风格等方面,做到保持以稳为主、稳中有新、稳中有变。

2021年试卷设计特点主要有以下特点:

内容构成:中国地理比重大;人文地理比重加大。

试题涉及到无人机技术的推广应用对新疆棉花生产的促进;我国祁连山极地特种灌木缺失;上海市和昆山市某品牌咖啡产业和咖啡馆分布;巢湖圩田及退耕还湖等中国地理范畴内容;以及陆港建设对海港的影响,特别突出产业对远海陆港的依托;云南元阳哈尼族阿者科村区域旅游和经济发展模式;青藏铁路工程治沙项目的发展过程等人文地理相关内容。

情境探索:试题选取真实情景,也有复杂的学习探索情境。突出社会热点问题(新疆棉花问题等),重点突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脱贫攻坚取得的成就(青藏铁路建设、阿者科村实行村集体企业主导的旅游开发模式),围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巢湖湿地圩田及退耕还湖),探索情境创设新形式。

注重对地理过程推理能力的评价。试题重视对地理过程与地理联系的考查,要求学生能够把握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运用学科的思维方法和逻辑结构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恰当的推理,着重考查学生对地理学“尺度-结构-时间-过程-机理”这一逻辑思维脉络的理解和掌握。试题设计中,存在结构不良问题,学生必须用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以学科视角,辩证认识情境、分析情境,解决问题。例如地理选择题11题,根据文字情境,得知“极地特有种灌木”的分布区域,推理出“极地特有种灌木”出现区域的气候特点,完成知识迁移,应用于解决:“祁连山地针叶林带以上未发现极地特有种灌木”,可能的原因。

问题设置:秉承近年地理试题多设问、多切点的特点,注重地理概念规律原理应用,注重地理过程探究及反向推演,以及定向发散设问,自主性强,这是2021年高考地理试题新亮点。设问角度和思维方式的创新,思维量显著增加。

综合题36题4个设问。综合题37题4个设问。选做题43有一个设问。选做题44有一个设问。设问增加,思维方向拓展。

其中综合题36题:三河镇以下河道的成因,需要把握试题文字情境中“在清朝嘉庆年间,三河镇濒临巢湖”这一信息,进行思维逆向思维推导成因。另一设问:分析圩田退耕还湖的作用,给予学生两个分析方向,其一是对于巢湖水质的影响,其二是对于缓解巢湖沿岸地区洪水威胁,考查批判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开放思路和视角,思考我国平原地区不同阶段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选做题44给予学生自主选取青藏铁路不同时段工程治沙的数据,根据材料自拟一个结论,并用表中数据予以论证。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学生可以从局部到整体,从建设期和营运期,从不同的时空组合进行比较,充分考查学生信息整理能力及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重大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信息特点:不同的时空尺度;试题材料图幅量有缩减,显性信息减少,隐性信息增加,增大信息获取的难度。

全套试题共2幅区域图(上海市区域图,巢湖及三河镇区域图),1幅折线图(某大城市1975—2015年城区和郊区各月平均相对湿度),1幅数据表“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某路段两侧的风沙活动数据”。大量文字形式的真实情境和学习探索情境,对于学生获取地理信息能力的要求提升。

综上所述,2021年高考文科综合地理试题,通过搭建丰富多样的学习探究境和生活实践情境,精心创设新问题,多视角、多维度、多层次地考查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弘扬生态文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崇尚劳动的意识,促进中学地理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李志伟

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全国优秀地理教育工作者,陕西省优秀教师,陕西省教学能手。多次在省市做高三地理复习报告,深受与会专家和同行的好评。有多篇论文获奖和发表在国家中文核心期刊。

2021年高考文科综合地理学科的命题充分体现立德树人鲜明导向,发挥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地理试卷遵照《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以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为依据,在题型与结构、呈现形式与风格等方面,做到保持以稳为主、稳中有新、稳中有变。

2021年高考地理试题主要有以下特点:

凸显地理学科价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21年高考试题充分发挥地理学科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方面的特点和优势,以弘扬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注重人地协调观和社会责任感,彰显地理学科育人价值。使高考地理试题不仅成为选拔人才的有效手段,也成为育人的重要途径和载体。

凸显国家建设伟大成就和重大发展战略

2021全国乙卷第1-3题,以科技应用在国家农业建设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为载体,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特点的影响,现代化科技的引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通过对文字材料信息的阅读,获取地理信息,考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人类只有保持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平衡与协调,才能生存与发展。高考地理试题要求考生能够在正确的价值观念的指导下,有效整合学科知识,合理运用学科能力,认识、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环境问题,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态文明观。第37题,以圩田这种人文景观为背景创设生产情境,第(1)、(2)小题主要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考查圩田适宜围垦的自然条件和三河镇以下河段形成的自然原因,突出考查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思维能力;第(3)小题,这些圩田易发水灾的原因,突出考查了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如何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第(4)小题,有人建议把这些圩田从种植庄稼转变为湿地发展水产业。请从下面两方面选择其一作答,分析圩田这种利用方式改变的作用。方面①:改善巢湖水质 方面②:缓解巢湖沿岸地区洪水威胁。意在引导考生正确认知“人与自然和谐”的科学原理,随着对自然环境认识的深入,对流域问题的解决和对流域的治理也要多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的角度来加以思考。该题组通过对一系列过程的认识和理解,引导学生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要顺应客观规律,而不能以人的主观意志随意行事。

立足学科本质,聚焦能力要求

高考地理试题聚焦能力考查,为高校选拔基础扎实、具有创新潜质的考生。考查的能力不仅包括必备的逻辑推理能力,还包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提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充分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

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统一的整体。地理学科与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高考地理试题通过设置真实的问题情境,要求考生在准确理解与熟练掌握学科主干内容的前提下,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原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促进考生真懂会用,学以致用。例如第4-6题,以陆港代表海关行使报关、报检等功能的真实、复杂的现实情境,考查陆港与海港的联系与融合;第36题,以上海市咖啡馆的分布为背景,要求考生综合区域背景、分布特征、市场定位、区域联系等,突出体现了对学生基础性、综合性与应用性能力的考查。

高考地理试题通过增强开放性和探究性,促进考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提高。鼓励考生运用创新性的思维方式应对问题情境,通过逻辑思辨,从多个视角观察、思考同一个问题发表自己独立的甚至有创造性的看法;或独立思考,分析不同的立场、观点,激发考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张力。例如第44题,以青藏铁路建设和管道对环境的影响,给出青藏铁路周边沙地类型及分布表,要求考生自拟一个结论,并用表中数据予以论证。充分体现了试题设问的稳中有变,突出对创新能力的考查。

总体来看,2021年高考试题遵循课改理念,突出考试选拔功能,在保证平稳的前提下,地理试卷对试题立意、材料选用、试题设计等方面做了创新尝试。试题开放性进一步增强,鼓励考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和评价地理问题,并提出具有创新性和解决地理问题的建议、办法,为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各展所长、准确把握试题主题搭建了良好的信息平台。对中学地理教学的变革,素质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导向作用。

喜迎十四运

左右滑动浏览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