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作文预测:展望大学生活,探索有意义的人生

请阅读下面的资料,并根据需要写文章。

2016年,研究生毕业本可以留京工作的黄文秀,毅然回到家乡,担任贫困村驻村第一书记;2020年,“考古”女孩钟芳蓉力排众议,选择了“冷门专业”北大考古专业;2020年6月,喀喇昆仑高原,年仅19岁的边防战士陈祥榕与外军殊死搏斗,用鲜血书写“誓死守卫国土”的诗篇;2021年5月,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90后姑娘鲍硕准确发出一条条指令,引导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
1936年,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在与新生的谈话会上,这样问学生:“诸位在校,有两个问题应该自己问问:第一,到大学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要做什么样的人?”
八十五年后的今天,正值建党百年,“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这两个问题依然值得每一位即将升入大学的高三同学认真思考。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人生两问,我的答案”为主题写一篇文章,在复兴中学2022届高三毕业典礼上发言。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气顺畅,文面整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50字。
【文题解析】:
一审材料。材料第一段列举了扶贫第一书记黄文秀、北大考古女孩钟芳蓉、誓死捍卫国土的陈祥榕和引导天问一号着陆火星的90后姑娘鲍硕。纵观这几个的事迹,我们发现他们或者是把国家放在第一位,或者是寻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岗位和舞台,他们没有被当下多元的价值观所迷惑,坚定地选择了自己的人生方向。材料第二段是来自竺可桢教授的灵魂发问“第一,到大学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要做什么样的人?”这人生两问,在今天仍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如何回答这两个问题,能够体现出考生不同的人生格局,或者叫不同的人生境界。
二审任务。题目叫做“人生两问”,我们最好能够把这两个问题统一起来,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概念。尽管这两个问题看上去答案各有不同,但是他们是有必然的联系的。将来毕业后要做什么样的人,这才是关键的问题。其次,注意作文给出的背景“正值建党百年,‘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这就要求考生在回答时要着眼于时代,要有大格局,多想一想“国家”,想一想自己作为时代青年在这个历史关键点需要承担的责任;最后要注意以复兴中学高三毕业生的身份在毕业典礼上发言,要有身份意识,要有发言氛围感,还要注意发言稿的格式。
【立意示例】
(1)登高望远,人生揽胜;
(2)斥鷃翱翔蓬蒿,鲲鹏展翅万里;
(3)担时代责任,答人生两问。

【佳作赏析】:展望大学生活,探寻意义人生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童年之无忧,是囿于个人情怀的小天地;成年之沉重,是走出自我踏步家国的大格局。临近毕业,几近成年,今日你我共话大学生活,共答人生两问,共寻意义人生。
步入大学,选择的是专业科目,确立的是人生方向。同学们,你可曾听闻浙大校长竺可桢的铿锵问询:“大学于你意味着什么?”马克思曾思索自己的大学生活意义何在,前路在何方?在这样价值多元,选择多样的时代里,我们对于前路的迷茫是不可避免的,但让我们聚焦于“考古女孩”钟劳蓉、“扶贫书记”黄文秀,她们从实际行动向我们诠释着答案:大学之于个人,是更高的平台,更广的视野,亦是对多元人生方向的抉择。
大学生涯,不仅意味着年龄的增长、学识的丰厚,更意味着你心智的成熟,价值观的塑造。这是一个丰衣足食,物阜民丰的时代,却也是一个过分强调物质价值被单向质疑的时代;我们看见考古专业被“打入冷宫”,以其没有“钱途”而遭人摒弃,我们亦惋惜清北学子投身中学教育,被网民称为“屈才”……这些流言非议的背后是人心的浮躁,亦是人生意义的虚无。因此,同学们,来到大学,考取名校决不仅仅是为了高官厚禄,物质富足,它更意味着确立人生方向,建构价值体系,为你的人生点亮启明之星。
高中毕业,是一段旅程的终止,亦是另一段璀璨人生的铺展。竺可桢曾在新生谈话上这样问道:“同学们,你们可否明晰自己毕业后的人生方向?”那么在场的各位高三学子,心中是否已经有了答案?你是否渴望跟随陈祥榕的脚步,以“清激的爱,只为中国”投身边防建设;又是否企盼循着鲍硕的背影,在天问指挥所燃成青春的光热;又或许你向往茫茫大漠,漫漫黄沙,期待从樊锦诗手中接下守护文化瑰宝的责任重担……雷锋同志曾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是的,同学们,这便是我心中的答案。人生命就像一滴露水,极易干涸,唯有以己之青春,以己之热血融入祖国奔涌春潮,投身国家建设事业,生命的河流才能碧波荡漾,价值的水位方会水涨船高。
“乔木亭亭倚盖苍,栉风沐雨自担当”,值此我们党百年华诞,我愿提出展望:同学们,你的气质彰显国家气质,你的面貌塑造未来样貌,愿你在大学生活中塑造价值气质,探寻属于你的意义人生。
以上便是我对人生两问的答案,我的发言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