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痛!上周字节跳动关于28岁职员心脏病发作史的新闻,可能很多人都看过吧?

这位职员是视频算法工程师,在公司健身房健身时突然意识到身体不舒服,最后抢救了过来,但没有再次醒来。

只留下相恋8年,结婚3年,还怀有2个月身孕的妻子,面临高额的房贷,被迫变卖房子退回老家。

28岁正是大好年华,又将迎来新生命降临这个家庭,却发生这样的变故,如何不让人扼腕。

随着事情引发广泛关注,健身猝死的话题也上了热搜。没错,MAX也发现了,这似乎并不是第一个牵扯运动的悲剧。

“我不行了……”

2019年的一个凌晨,在某综艺的录制现场,有着健身及篮球各种运动习惯的演员高以翔,挣扎着说完就倒在了现场。

抢救无效后,被宣布为心源性猝死。

2020年7月,苏州在同一天发生了2起跑步猝死事件,其中一位还是足球运动员。

两人倒地后还都有人为他们做了心肺复苏,但最终均因抢救无效死亡。

*一位死者生前的运动照 图源:苏州红十字

看到这,想必大家跟MAX一样纳闷:

喜欢运动和健身的人,体质应该会优于常人,为什么也会猝死呢?

Philip Maffetone博士曾提出过一个“运动悖论”——健壮但不健康:经常运动的人,也可能因过度训练、饮食等导致身体损伤。

*点击大图长按可翻译

而且运动的损伤似乎很难完全避免。

英国运动医学杂志曾发表过一项短期跑步训练计划研究,尽管该计划由健康专业人士设计,但仍造成了30%的受伤率。

也有专家指出,运动强度与健康之间存在一个“临界点”:

适度运动有益健康,但如果强度太大,则会造成相反的效果,轻则受伤,重则诱发猝死。

另外,除了运动过度,MAX翻阅了一些论文后,还很悲催地发现:只要我们剧烈运动,竟都会增加猝死风险!

论文《剧烈运动期间原发性心脏骤停的发生率》称:

在习惯性体育活动水平低的健康男性中(就是平时不咋练),剧烈运动期间猝死的风险会高出56倍。

而那些经常运动的人,剧烈运动时猝死的风险虽然也有,但仅增加了5倍

说白了就是如果你日常有规律运动,那就能大大降低在剧烈运动时的猝死几率。

但估计有人还是会害怕:就算平时规律运动,猝死的风险不也有5倍?这身还能好好健吗?

MAX想说的是不用过分担心。

虽然剧烈运动会增加猝死几率,但总体来看,猝死的风险并不高:男性为每151万次发作1次,女性为3650万小时劳累中有1次。

而且猝死者的死因往往还包括心脏病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或高血胆固醇等。

我们不能因为有人猝死就因哽废食,事实上,运动的好处比它的危险要多得多:

科学家普遍认为,规律运动能降低心脏病和糖尿病的风险,并能更好地控制包括高血压在内的慢性疾病。

而且由于缺乏运动所导致的心脏病、糖尿病、癌症等慢性疾病所引发的死亡比运动诱发的猝死多多了好吗?

猝死终究是极小概率事件,但也向我们敲响了科学合理运动的警钟。

·选择合适的运动

比如体重超标的同学,要避免剧烈的活动,可能影响膝盖、脚踝等关节,也可能对肌肉造成压力。

如果是超出自己承受能力的运动,还可能导致肌肉溶解,导致血液变酸并损害肾脏。也就是横纹肌溶解症。

·多留意你的身体

如果你患有慢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或者家里有因昏厥而去世的人,在开始锻炼计划前一定记得咨询医生。

运动时多关注自己的身体状态,比如可以用心率监测器来指导锻炼强度,控制好靶心率。

靶心率又叫"运动适宜心率",既能收到最佳的锻炼效果,同时也能保证锻炼的安全性

靶心率=[(220-年龄)-静态心率]*(60%—80%)+静态心率

·不要在状态不佳时运动

本文开头的那位工程师是在下午6点左右健身的,已经经过了一天的紧张工作,最好休息后再锻炼,或者调整运动时间。

另外,MAX再强调一遍:千万不要熬夜或者在生病时健身!一旦感到不适、头晕、胸部不适,应立刻停止。

最后,送上一张猝死急救步骤图

,希望大家扩散出去,如果能抓住昏倒后的“黄金4分钟”对其进行急救,或许就能救回一条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