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的中国处于一个特殊时期,以前的世界可以分为东方的亚洲和西方的欧洲和美国,两者的联系有时没有,但也有可能。

在东方,十九世纪以前的中国以优越的地位享受着八方朝拜,偶尔与周边的国家或者民族有些许摩擦,但领袖地位是无法撼动的。而到了十九世纪,属于中国人真正的麻烦来了,西方世界的破门,给了当时的中国沉重的一击。然而乱世出英雄,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挽救民族于水火之中。前赴后继、推陈出新,拯救了当下也留给后人无限的思考。

本书的作者蒋廷黻是“书生从政”的代表人物之一,因此他的历史观也受到了他政治思维的影响。他与梁启超是南开大学史学的奠基者,利用假期和讲学的机会去到当时中国各地参观访问,考察研究。正是这些经历让他体悟到先进与落后的差距,现实与历史的矛盾。这本《中国近代史》写于1938年这个民族危急存亡的年代。全书从鸦片战争写到抗日战争前夕,以思辨的风格向读者展现了近百年的历史。蒋廷黻在本书前面部分的《总论》中写道:“现在我们要研究我们的近代史。我们要注意帝国主义如何压迫我们。我们要仔细研究每一个时期内的抵抗方案。我们尤其要分析每一个方案成败的程度和原因。我们如果能找出我国近代史的教训,我们对于抗战建国就更能有所贡献了。”正是由着这种“以史为鉴”的思想,蒋廷黻在此书中从四个大方面传达了他观念与办法。

第一章——剿夷与抚夷分为七个小节(英国请中国订立邦交;英国人作鸦片买卖;东西对打;民族丧失二十年光阴;不平等条约开始;剿夷派又抬头;剿夷派崩溃),主要讨论了道光、咸丰年间来自外来的祸患。以鸦片战争为背景,讲述了当时清王朝遭遇前所未有的西方文化入侵,尤其是鸦片的问题,“彼攻我守,就世界大势论,那次的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而在两次的鸦片战争中大部分的国人却不思进取、目光短浅,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当时中国的落伍,直到道光咸丰末年因英法联军攻打北京,才有少部分人觉悟,就这样中华民族白白丧失了二十几年的光阴。即使我们有与外人并驾齐驱的人力物力,还是缺少了高度的改革,继而开始签订各种不平等条约。剿夷派虽兴起,但因局势以及各种不可抗力最终还是面临崩溃瓦解。

第二章——洪秀全与曾国藩分为四个小节(旧社会走循环套;洪秀全企图建新朝;曾国藩刷新旧社会;洪秀全失败),主要研究了道咸年间中国的内政。十九世纪的中国不论是社会、政治还是经济都已经腐朽不堪,新文化的强行接受和旧政的振兴使得当时的中国面临巨大的难关。由于当时的社会条件,便出现了太平天国运动这个产物,在洪秀全的领导下强烈地冲击了清王朝。而此时曾国藩领导的湘军,以中国的旧礼教作为军队的精神基础,并且利用宗族观念和乡土观念加强军队的团结力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到了后期,洪秀全的心思却偏移到了建设新朝代上,起了内讧后,整个队伍也算是苟延残喘了。曾国藩则是革新与守旧同时举行,对中国的近代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三章——自强及其失败分为五个小节(内外合作以求自强;步步向前进;前进遇着阻碍;士大夫轻举妄动;中日初次决战),当时的中国在恭亲王及文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时代人物的带领下吸取教训并开起了自强运动,从咸丰十一年到光绪十四年间增强国防、大力发展轻重工业、拓展交通、开设学堂等等。这个运动也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来应付大变局的救国救民的方案。但即使路线走的不错,却不能因此救国救民,蒋廷黻认为其原因在于他们自身的不彻底以及时代不允许他们彻底,“不幸,时人不许他们,对自强事业则多方擎肘,对邦交则好轻举妄动,结果就是误国。”

第四章——瓜分及民族之复兴分为七个小节(李鸿章引狼入室;康有为辅助光绪变法;顽固势力总动员;孙总理提民族复兴方案;民族扫除复兴的障碍;军阀割据十五年;贯彻总理的遗教),甲午战争以后,康有为所领导的变法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救国救民的第二个方案;拳匪运动则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但其内容是反对西洋化和近代化,这完全与前两个方案相反,最终的失败也是必然。由于自强、变法、反动接二连三地失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革命方略作为第四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也终于在历史舞台上脱颖而出并站稳脚跟。成为了我国民族唯一复兴的路径。

蒋廷黻从总论开始就着眼于中西文化的对比,列举日本、俄国、土耳其的近代史复兴富强的例子,突出表明十九世纪的中国需要近代化发展的必要性。并由此出发,按照时间顺序将整体分成了二十二小节,向读者展示了四个当时中国救国救民的方案。这本《中国近代史》篇幅不大,却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给予读者广阔的思考空间。蒋廷黻有着对中西近代史学的深入了解,他明确点出了未开发国家虽然易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压迫,但是与此同时也可以利用外国的资源来开发自身,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正是因为作者有着透彻的历史研究以及强烈的爱国热忱,由此再深入地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吸取近代史的教训,以史为鉴,才带给读者更高境界的精神启迪,为后世引导良性的发展。

十九世纪的中国民众大部分是麻木、守旧、迷信的。要改变这种大面积的民族惰性,需要经历从物质到精神层面的彻底改革更新。动乱的年代虽已远去,留下的教训却应铭记于心。落后就要挨打,优胜劣汰的法则自然也受用于国家民族的发展命运,闭关锁国、停滞不前的发展也会被世界淘汰,被欺负,被侵略。中国的近代史就是一个沉痛的教训。身为新时代的青年,理应居安思危、以史为鉴,丰富自己的知识并有更深远的思考,不要重蹈覆辙。把国家前途、民族命运放在心上,为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