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考先锋”的体育测试将在5月拉开“战幕”。银川市中考体育测试的项目包括身高体重、握力、跳绳、长跑(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四项,这几个看似简单的项目,却牵动着每一个中考生及其家长的神经。随着中考体育政策的逐步实施,其增强体质的初衷却渐渐陷入了追逐分数的误区。

A

体育考试的指挥作用明显

近些年来,教育部门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2007年4月,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启动;2011年3月5日,“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去年9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下发,提出“要将体育科目纳入录取计分科目,科学确定考试分值或等级要求,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体育成为“主科”的位置更加稳固,其实在此之前,全国绝大多数省市包括银川市已将体育纳入中考必考范围。

设立体育中考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通过考试来提高体育课的地位,逼着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素质。从短期来看,体育测试对体育教学的指挥作用确实很明显。“至少在现阶段,体育中考在提高学校、家长、学生对体育课和体育运动的重视上发挥了明显的作用。”银川市一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体育老师表示,为了提高中考总成绩,不少学校的体育课从初二开始安排体育测试项目进行锻炼,因为这些项目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好的,需要学生长时间、有计划地坚持。“但是过了中考,很多学生由于高中课业紧张,便疏于体育锻炼,体能下降明显,大多高二学生的体能水平不如初三学生。”这位老师表示。

采访中,不少家长对待体育测试的态度比较矛盾,一方面非常认可并支持孩子参加体育锻炼,另一方面又担心体育分值太高,与其他孩子的总成绩拉开大的差距,所以建议降低分值。可以说,体育考试“让人欢喜让人忧”。

B

中考体育陷入追求分数误区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话用在中考生及其家长身上,再贴切不过了,在竞争激烈的中考中,考生们“分分必争”,不放过任何一个提分机会。“中考成绩的一分、两分都能差出好多人,更别说体育成绩占50分呢。”家长黄女士说,她家孩子在银川外国语实验学校就读,文化课成绩不错,但身体素质稍差,若能顺利考进银川一中,还得在体育成绩上加把劲。中考体育临近,她担心体育课上的锻炼不够,便让孩子每周在家再进行一次“突击”训练。

与黄女士持同样想法的家长并不在少数,作为中考的一部分,体育成绩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孩子能否进入好学校。“孩子的学习量很大,还要拖着疲惫的身体进行锻炼,真的很心疼,但这阵子体育锻炼还是不能放松,等过了中考,不锻炼都可以。”在部分家长眼中,体育测试就是为了拿分数,提成绩,是否提高身体素质已经显得不重要了,这是应试教育所带来的缺陷,也是“考试”这个指挥棒的驱使。

C

家长考生期待多样化体育

“现在的体育课完全是为了中考体育50分作准备,以往我们向往的体育课现在变得枯燥无味。中考体育的项目设置能更多样化、人性化就好了。”正备考中考的田晓平表示,如果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特长来选择测试项目,大家对体育课的乐趣和动力会增加不少。

作为学生,他们更加喜欢有趣味性的运动项目,比如:足球、篮球、乒乓球、游泳等等,跳绳、跑步这些项目太机械化,虽然达到了锻炼的目的,但提不起孩子运动的兴趣,一旦考完试,马上搁置一旁。

家长陈女士并不单纯反对体育考试,只是希望测试项目设计得更加适应每个学生,而不是现在这样简单粗暴地“一刀切”。

“我家亲戚在浙江,他们的体育测试可以自己选择项目,如果没考好,还可以考第二次。毕竟孩子个体有差异,擅长的项目不同。”陈女士说,增加测试选择范围,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也让体育教学变得丰富多彩。

“体育中考很大程度上还是用于体现考生的身体素质,身体素质的锻炼通常是比较枯燥的。培养孩子的体育运动习惯,仅靠体育考试的引导肯定是不行的。”一位体育老师认为,丰富多彩的体育课、体育课外活动以及组织相应的体育竞赛,才能真正吸引孩子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才能真正达到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这就需要学校、体育老师进行体育课改革。(记者 陈喜琰)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责编:阎梦婕、马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