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已结束,但关于作文题目的讨论依旧热烈。作文不仅是考生展现思考和表达能力的舞台,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题目多变,难度不一,但有效写作始终是挑战。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4天津新课标II卷高考作文精选2篇,仅供参考。接下来,我将给出一些写作指导,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4年新课标II卷
适用地区:天津
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是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十六字“箴言”。它强调在欣赏自己文化之美的同时,也要欣赏、尊重他人(他族)的文化之美,将各自之美和他者之美结合在一起,就可以达到理想中的“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境界。
请结合材料内容,以“美美与共,文化交融”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文化多样性及文化交融的理解和表达能力。题目以费孝通先生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箴言为引子,引导考生思考文化多样性的价值以及文化交融的意义。
材料主要强调了在欣赏自己文化之美的同时,也要尊重和欣赏其他文化之美,进而实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和谐境界。
文章需以“美美与共,文化交融”为主题,体现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与思考。
考生可以从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文化交融的意义、如何在现代社会实现文化交融等角度进行立意。
题目解析
“美美与共,文化交融”这一主题,要求考生深入探讨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交融的关系。文章需要展现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与欣赏,同时强调文化交融对于促进文化交流、增进相互理解、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写作指导
第一可以简要介绍费孝通先生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箴言,并阐述其对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交融的启示。
第二论述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如丰富性、包容性、创新性等。
第三分析文化交融的意义,如促进文化交流、增进相互理解、推动社会进步等。
第四结合具体案例或现象,如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流、跨文化合作等,阐述文化交融的现实意义。
第五总结全文,强调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推动文化交融的重要性,并呼吁大家共同努力,实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和谐境界。
范文一:美美与共,共绘文化盛景
在费孝通先生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箴言中,我们领悟到了文化多样性的魅力与价值。在这个多元共存的世界里,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它们相互辉映,共同构成了人类文化的瑰丽画卷。而当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去欣赏、尊重并融合这些文化时,便能够实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和谐境界。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它使得世界变得丰富多彩,充满了无尽的创意和活力。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观、传统习俗和艺术形式,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类文化的多彩画卷。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不同的文化,我们才能够在相互交流中汲取营养,促进自身的进步与发展。
文化交融则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跨文化合作成为了一种趋势。这种交融不仅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还推动了科技、经济、教育等领域的创新与发展。正是文化交融的力量,使得人类社会不断向前迈进,实现了共同的繁荣与进步。
然而,要实现文化交融并非易事。它需要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和欣赏不同的文化,摒弃偏见和歧视。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学会用不同文化的视角去看待问题,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与信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实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和谐境界。
在这个多元共存的世界里,让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去欣赏、尊重并融合不同的文化。让我们共同努力,推动文化交融的进程,共同绘制出人类文化的瑰丽画卷。让我们携手前行,共同追求“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和谐境界!
范文二: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是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1990年在其80寿辰的聚会上提出的不同文明之间的共处原则。“各美其美”指的是每种文明都有自己独特的美,都有值得学习与欣赏之处;“美人之美”意为要学会欣赏其他文明的优点;“美美与共”是指不同文明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天下大同”出自儒家经典《礼记·礼运》篇,被用于描述社会和谐美好的状态。习近平借用这句话用来说明不同文明之间可以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基础上和谐相处,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不同文明之间如何相处一直是困扰人类社会的一个大问题。几千年来,民族之间的战争冲突留下了太多的惨痛教训,要和平不要战争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然而,冷战之后,“文明冲突论”的兴起又激起了人们对不同文明能否和谐相处的讨论。美国著名政治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认为冷战结束之后,文明冲突将取代意识形态和经济利益成为国际冲突的根源,西方文明和非西方文明之间以及非西方文明内部的矛盾与差异将成为新一轮国际冲突的导火索。在亨廷顿的眼中,不同文明之间是无法“美美与共”,更不可能达到“天下大同”。按照这个逻辑,文明之间的竞争与对抗将继续存在并且无法调和,冲突与战争会随时爆发。事实若真如此,人类社会和平发展是没有希望的。
不同文明之间固然存在着各种差异,但这并不必然导致冲突,关键是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其他文明。若是宣扬种族歧视、文化优劣,则必然会产生隔阂与偏见,最终导致冲突和战争。若是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基础上开展交流互动,则能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多个国际场合积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就是呼吁各国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开放包容的基础上为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是交流互鉴的前提。正如习近平所说,各种人类文明在价值上是平等的,都各有千秋,也各有不足;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明,也不存在一无是处的文明,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因此,我们应该本着平等、谦虚的态度去了解其他文明,去发现他们的美,去探索他们的奥妙之处。相互尊重意味着要学会尊重文明之间的差异,不要用有色眼镜去看待其他文明,更不能因个人的喜好而否定其他文明;平等相待则要求用平等的心态同其他文明互动,而不是用傲慢和偏见的眼光贬低其他文明。
开放包容是交流互鉴的动力。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一切文明成果都要珍惜”,只有秉持开放包容的心态,我们才能尊重其他文明的独特之处,才能摆脱“文明冲突”的狭隘观念,才能看到这个世界的丰富多彩。人类社会经历了数千年的战争与冲突,20世纪还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半个世纪的冷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信奉丛林法则和零和博弈,缺乏开放与包容的精神。
合作共赢是交流互鉴的目的。交流互鉴有利于增进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了解,扩大不同文明之间的利益汇合点,进而促进文明之间的各项合作,推动不同文明实现双赢、多赢和共赢。当前,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在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保持全球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方面,各国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可以成为推动各方合作的润滑剂,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作为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明一直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同其他文明开展友好交流活动。汉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启了古代中国文明与域外文明交流的先河,唐代长安汇聚了来自数十个国家的使臣和留学生,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化大都市,明代郑和船队七次下西洋,为人类文明交流留下了波澜壮阔的一章。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中国将一如既往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精神,同各国保持密切的交往,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