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健工作者是人民健康的捍卫者,是挽救生命、挽救受伤的代名词。

庚子鼠年伊始,一场始料未及的疫情在中华大地上肆虐,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随即打响了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全民战争。我省各级医疗卫生工作者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和嘱托,担负起省委、省政府交给的重任,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以护佑生命的大爱、舍己为人的奉献、大无畏的勇气和艰苦卓绝的努力,让人民群众增添了信心。

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全省各级医疗工作者放弃与家人团聚的美好时光,把希望带给别人,把离别留给自己;把健康带给别人,把危险留给自己。“白衣天使”不仅是“天使”,更是英勇无畏的战士。他们勇敢地奋战在第一线,抗击疫情,剿灭病毒,守护百姓的健康,成为人民群众抗击疫情的“主心骨”和“定心丸”。

运送病人标本。

发热门诊医生为病人讲解病情。

发热门诊护士为病人测量体温。省人民医院供图

奋战在阻击疫情一线的英雄们

本报记者 李雪萌

发热门诊是直面发热病人的第一线,也是防控疫情的关键岗位。自疫情发生以来,省人民医院全院各科室医护人员,纷纷主动请缨加入发热门诊,加强抗击疫情力量。

发热门诊医护人员每天的工作强度都很大。从接诊病人判别是否发热,到详细询问病人流行病学史,做相应检查,分类处理,跟踪调查、回访等,一系列工作做下来,都要十分细致,不能有丝毫疏漏。省人民医院发热门诊从1月22日至2月6日,共接诊427人,最多一天接诊了93人。程文栋是省人民医院发热门诊主要负责人,他告诉记者,发热门诊是医院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为了保护医护人员和病患者,医护人员必须要做好自身防护,而穿脱防护服就非常麻烦,有一套严格的消毒流程。为了避免经常穿脱节约物资和快速诊治病人,大家经常是一整天不吃饭不喝水。他们的敬业精神让记者肃然起敬!

一名医生的使命

本报记者 李雪萌

工作中的李伟。西宁市第三人民医院供图

在西宁市第三人民医院发热门诊,有这样一位医生,他穿着厚重、闷热的隔离衣、防护服,热情地去帮助身边的同事,耐心地去安抚每一位就诊患者,让发热门诊变得井然有序,一工作就是10个小时以上。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诠释了“白衣战士”的使命与职责,他就是西宁市第三人民医院一名普通的医生李伟。

在发热门诊工作的第一天,李伟就因值夜班时着凉,出现了鼻塞、流涕等不适,但他依旧坚持到第二天中午才换班出来。他没有和任何人说自己的身体不适,吃了些感冒药,感觉症状有所缓解,又立即与同事们继续奋战在第一线。

按照规定,每次进入发热门诊只需要工作4-6个小时就可以换班。但李伟为了节约防护物资,常常在岗位上穿着整套的防护装备坚持十几个小时,直到实在憋不住要上厕所了,才去换班。有一次在换班时,他跟其他同事开玩笑说:“有时候肚子疼,但不方便上厕所就一直坚持,忙着忙着就真能忘记了。而且我发现不吃不喝确实能减少上厕所的次数,还能减肥,同时还能节省我们的防护物资。”

李伟始终坚信这场“无硝烟的战争”一定能取得胜利。他在发热门诊连续奋战了五天五夜,认真出色地完成医院布置的每项任务。积极配合科室相关人员和部门,有效、有秩序地开展疫情防御工作,并及时了解新的疫情发展,确保每名来院诊断患者不漏报、不误诊。换班摘下口罩的那一刻,李伟的面颊及鼻梁因长时间佩戴口罩、护目镜等防护工具,皮肤溃烂,而他却浑然不知。

在这五天五夜的奋战中,李伟总结了不少经验,并主动与其他小组进入发热门诊的同志一一分享,指导、帮助他们掌握相关规范和流程。同事们都纷纷称赞他的尽职尽责。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作为一名医生、一名党员,就应该冲在第一线。救死扶伤,时时刻刻要以人为本,以患者为先,把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放在首位。为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做出贡献。”李伟说,他内心不断激励自己要不负重托完成一名医生的使命。

舍家心有愧,坚守志不悔。病魔无情,医者有爱。

说起家人,李伟难掩内疚之情。他说,今年春节本打算和妻儿一起回老家四川广汉看望86岁的奶奶和父母亲,可是面对疫情,他只能放下手中的行囊,给远在四川的妈妈打了一个电话,将这边的情况作了解释,虽然家里人都能理解,却还是听到电话那边的叹息声,李伟顿时湿了眼眶,带着对家人的亏欠和牵挂,李伟穿上白大褂,上了“战场”。

“通过近期疫情防控工作,我得到了患者的认可,也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和理解。我会继续坚守岗位,直到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那一刻!”李伟坚定地说。

我选择逆流而上

本报记者 乔 欣 通讯员 过佳欢

张玉珍在护士站详细记录发热病人信息。通讯员 黄琦青 摄

事情要从十几天前的一条微信消息说起。

农历大年初一下午,张玉珍正在家住西宁的婆婆家洗菜切菜,准备为一家人做顿新年饭。突然,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人民医院工作微信群收到一条“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响取消假期”的通知。具有23年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的张玉珍立即回复道,“照顾传染病人要求高、压力大,我有多年经验,我申请加入疫情防控一线。”

担心妻子安危,丈夫坚持开车送张玉珍回单位,途经达坂山,因路面结冰,车辆打滑撞向了路边护栏,导致张玉珍左侧胸部肌腱拉伤。在此种情况下,她一边帮着丈夫处理交通事故,一边打电话寻找到进入祁连的车辆,不顾身体疼痛她毅然踏上抗疫前线……

新冠肺炎传染病房,是人们“谈之色变”的地方,在传染病房里开展医护工作,危险性和难度要比普通医护大的多。回到工作岗位的张玉珍,毅然主动请缨到传染病房。当同事问她时,她说,“全院上下都积极投入疫情防控,没有人退缩,我也一样。”

防护培训必不可少,张玉珍虽是主管护理师,但此刻她作为一名抗疫的“新兵”,非常认真地参加防护培训。“上战场前,做再多的准备工作也不为过。”张玉珍认为,这不仅是保护自己,更是保护周围的同事和患者。为了保证第二天顺利进入传染病房,她自己又反复学习防护隔离措施流程,直到深夜。“我要以严谨的作风应对疫情、以优质的护理服务患者。”张玉珍告诉记者,有了坚定的信念,做事才会更有方向、更有信心。

就这样,1月27日起,张玉珍便进入传染病房开始工作,负责病区的消毒隔离工作,对所有仪器设备进行规范地擦拭消毒,同时指导值班护士做好自我防护工作……看起来很平常的日常医护工作,因为穿在身上的隔离服变得异常艰辛,每一天,当她脱下穿了8个小时的隔离服,都是后背湿透,额头被帽子、护目镜长时间压着破了皮,隐隐渗出了血……

1月30日,祁连县人民医院医学隔离了4名发热患者,为了让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张玉珍身兼数职,在“兼职”做好护理员、消毒员、送检员的同时,她还主动当起了心理疏导员。

“在病区,患者不能踏出病房半步,连续几天‘蜗居’,加之对疫情的恐惧,会让患者显得很紧张不安。我们护士会定时过来观察和安慰,每当这时,患者眼神中流露出的感激,让人既心疼又感动。”张玉珍说,为了让发热患者安心,她还特意加了每位患者的微信,一有空就跟他们聊聊天,解答他们的疑惑,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当被问到面对疫情是否害怕时,张玉珍眸子里虽有遮掩不去的疲惫,目光却异常坚定:“当我披上护士服时,就扛起了作为一名医护人员的使命职责,这样的时候,我选择逆流而上。”

从一封家书说起

本报记者 李 欣

工作中的韵霞。省第四人民医院供图

“这个春节,蔓延全国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取消了我们一家三口的旅行计划,你甚至都没顾上告诉我一声,就穿上了厚厚的防护服,你的电话变成了无人接听,我知道,你被‘隔离’了。虽然你告诉我,有了防护服,你很安全,不用担心。可是,看着不断出现医护人员被感染的新闻,我怎么能不担心?你可知道,在你被隔离的日子里,最开心的事就是接到你的电话、看到你发的信息,你在病房守护病人,我在家里牵挂着你……”

这封情意绵绵的信是省第四人民医院呼吸二科护士长韵霞的丈夫王有林写给韵霞的。虽然距离近在咫尺,但他们却无法见面,甚至电话都无法打通,王有林只好通过这种传统又充满情怀的方式表达对妻子的思念和担忧。

从大年二十九开始,韵霞就坚守岗位,日夜奋战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第一线,随时做好应急准备,为打赢这场攻坚战全力以赴。她以一个党员的自觉,在院领导和护理部的安排下,承担了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前期准备工作,如何合理分区、如何走流程、物资储备、信息网络的联通、医护人员的培训……通过各个部门的配合,让收治患者前夕一切就绪。

大年三十,韵霞与丈夫王有林“失联”了。她已进入隔离区。她将患者的治疗、护理、各个重点环节都细细地过了一遍,发现存在的问题,立即请教院感科人员,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作为最早筹备隔离病区的成员之一,她说她最了解隔离病区的工作流程和患者的病情。为了保障更多的医护人员安全,保护医护人员不受感染,1月25日,韵霞向医院递交了请战书,希望继续留在防疫一线工作,直到最后一名病人痊愈出院。

这个春节,每当王有林一觉睡到天亮,他便知妻子又是一宿未眠。从医院其他同事微信朋友圈发来的照片上,当他看到妻子汗水浸湿的头发黏在脸上,摘下护目镜和口罩后满脸勒痕,就心疼不已。但他从妻子休息间隙发的朋友圈,看到的却是韵霞不断鼓励新入职的同事们——不要胆怯、心慌。她心里除了担心病人外,还为她年轻的同事们操心。

“我们只是千千万万个医护工作者中的一个,当疫情来临时,我们所以义不容辞地冲锋陷阵,因为这就是我们的职责!”

休息间隙,记者为采访韵霞而来,但她却给记者讲述了很多同事的故事——

大年三十晚上,医院应急医疗队队员李晓琴在不安与期待中度过了除夕夜。第二天,她眼含热泪亲吻了还在熟睡中的儿子,便义无反顾地进入隔离病房;

队员熊红梅匆匆离开新婚燕尔的丈夫,煮了碗泡面吃后便进入隔离病区;

夜里十一时,一个留观的患者需要输液采血,介入科护士张延英对同事说,“老师,我单身,一个人住,你家里还有孩子,就让我进吧!”

……

太多感人的瞬间让人激动,正因为有这些无名英雄们在抗争,我们相信,冬天必将过去,春天必将来临!

奔向雪域的逆行者

本报记者 李 欣

赵邦维给群众测量体温。省中医院供图

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巴干乡,坐落在海拔4200米的六盘山脚下,通天河以北,是玉树州的东大门,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接壤。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处置工作期间,全州各地都陆续设置检查关卡,当地公安干警、医务人员、防疫人员担负起了防控疫情的重任。

省中医院青南支医队员骨科主治医师赵邦维在公安检查站卡已经坚持了整整一周。

时间回拨到1月25日,大年初一。

在支医工作微信群里,队长高东发出了全体人员集合赴曲麻莱参加战“疫”行动的通知。

没有任何犹豫和退缩,1月27日晚,全体队员抵达曲麻莱县并向医院报到。

1月29日,由于县医院人手不足,赵邦维和队友李旭亮分别被抽调至距离县城130公里的大水桥卡点和巴干乡卡点,与执勤公安民警一道承担起对往来县城车辆和人员的检查登记工作。

1月31日,卡点处缓缓停下了两辆挂着“皖”字牌照的汽车。车内坐着两男两女。他们说,他们在春节前就离开了安徽,计划进行为期半年的自驾游,并不是从疫区来的。

赵邦维一听是外地来青人员,马上高度警觉,给他们测量体温之后,详细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期间,来者对行程闪烁其词,无法清晰地说明到达每一个地点的时间。赵邦维当即向州卫生健康委汇报了情况,并得到指示劝返来者。

然而,这四个人不听劝阻,并且情绪激动,公安民警再次和赵邦维交换意见,坚决阻拦并劝返。当晚,赵邦维和公安民警护送他们在六盘山附近扎好帐篷休息。第二天上午又反复给四个人做思想工作,终于成功劝返。

一周来,赵邦维对每位过卡人员仔细监测,详细询问接触史,对每一辆车进行消毒,不分昼夜,不畏严寒,饿了就吃口泡面,累了就在公安执勤车辆、帐篷里小憩,协助公安民警成功劝返多辆外来车辆,有效阻断了传染病的传播渠道。

赵邦维定期对卡点乡卫生院派驻的医护人员、公安民警、交警进行手卫生、外科口罩佩戴、防护服穿脱、基本个人防护、物体表面消毒等知识普及培训。他还与巴干乡卡点的其他6名藏族党员一起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并担任支部副书记一职,面对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团结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2月4日,是赵邦维妻子怀孕五个月产检的日子,然而,他却无法陪伴在妻子身边。他在微信朋友圈中这样写道:“今天虽然不能陪妻子产检,但是却有让人开心的事情,我们有了新帐篷,生活区、检测区和隔离区分开了,这对疫情控制更加有效。”

赵邦维说:“我刚到的时候,只有一间板房,隔离区和生活区无法分开,如果有来往人员需要隔离观察的,我们就得从板房里出来。山里夜间的温度能低到零下30摄氏度,一下子就把人冻透了……”

虽然不在抗击疫情一线,但赵邦维逆行的身影在雪域高原体现了我省民族医务工作者敬佑生命、大爱无疆的医者担当。

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