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中国的语言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一些民间谚语在日常用语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但是你知道吗?有一些俗语我们一直用,可一直被误解,以至于用的人多了时间长了,错的也习惯了。今天我们就来盘点3句日常中被误解的俗语。

有一些俗语,我们可能一直误解它们了

第一句: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这句话在平时使用得相当频繁,一般我们都理解为:女人在遭遇婚姻生活不美满时,总会用这句话来安慰自己,意思就是说无论自己嫁给了谁,不管对象好坏,都应当同他一起生活,这就是命。而这句话的原话是:“嫁乞随乞,嫁叟随叟”。乞是乞丐,叟指年龄大的老人。大致意思是说“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了乞丐或者年龄很大的老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

俗语: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与这句话类似的还有:“嫁稀随稀,嫁叟随叟”。“稀”,说的是年龄小的人;“叟”指的是老人。在古代结婚凭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对方的印象如何全靠媒婆的一张嘴。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很可能出现想象与实际大相径庭的情况出现。等真正见了面结了婚事实也无法更改了。谚语中的“稀”的谐音与“鸡相似”;“叟”的发音与“狗”相似,同时再加上有自嘲的因素于是就成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了。

俗语:“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第二句:狗屁不通

“狗屁不通”现在多数形容一篇文章缺乏逻辑,文理不通。而在日常对话中也是常指责对方不讲道理,不懂事。怎么跟他说也说不明白,还认死理。比如:这孩子从小就缺少教养,对老师极为不礼貌,怎么教导都不行真是狗屁不通。

这句话该怎么理解?

“狗屁不通”单单从字面的意思来看,怎么也理解不通。“狗屁”和“通不通”有什么关系。狗屁是气体,只有固体才存在“通与不通”的说法。所以,中国的文化不能这么死板的理解。大家知道狗的表皮是没有汗腺的,它不像其他动物一样通过皮肤排汗,狗要借助于舌头来散发体内的燥热。狗屁实则是“狗皮”。屁,是个脏字,是污浊的象征。对于文理不通的东西,对于一些谎话谬论则用一个“屁”来代替。

狗皮无法排汗,只好借助于舌头

第三句: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一听这句话感觉挺狠的,我想世界上没有哪个家长拿自己的孩子当诱饵吧。它想告诉我们的 是:干某件事情要知道去舍得,没有放弃的毅力,可能也不会有好的情况出现。而这句话的真实情况是“舍不得鞋子套不着狼”。猎人想要捕捉到狼,就要不停的追逐,不停的上山下山,这样的走路很废鞋子。但是不要因为怕废鞋子而放弃自己的目标。

舍不得鞋子套不着狼

那为什么鞋子又变成了孩子呢?这还是因为我们广大南方方言发音问题造成的。尤其是在我国四川、湖北、湖南、上海、广东、江西等地的方言中,“鞋子”有一部分人却一直把它读成“hai zi”。把鞋子读成“孩子”会使这句话的力度更大。你想:如果真的用孩子来做钓饵,这样的家长什么事情做出不来?

俗语: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小概况:以上讲的这三句日常谚语,就是在人们长时间的误解中被广泛推广开来,时间长了大家都这么使用也就不在乎了。可见文化最终也要扎根在民间。只要满足日常使用得到大家的认可就是我们认可的文化。

文化小课堂

王岗老师本期好书推荐:《谚语大全》

上面讲的三句俗语,也称为谚语。谚语是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谚语类似成语,但口语性强,通俗易懂,而且一般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果我们在口语表达上能够灵活地运用谚语,不仅可能使语句鲜活,生动幽默,而且更能表达我们的主题思想。

谚语大全

本期推荐的这本《谚语大全》整体设计外观简约大方,共640页(627页码),内容充实讲解细致。几乎囊括了民间所有的谚语,谚语内容涉及:社会,军事,政治,礼节,修养,志向等6个领域,是我们学习和收藏的好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