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被黄巢义军攻占,但并不意味着唐朝的统治就此结束。尽管僖宗逃入蜀中,但仍保持着政治影响力。而许多唐朝文官武将也并未接受失败,他们积极准备反击义军,收复长安。特别是一些与唐朝中央政权关系密切的关中藩镇,他们不甘心失败,主动准备反攻。例如,义武军节度使王处存就是其中之一,他听闻长安失守后,率领本军前去护卫僖宗,并自率军进逼长安,与义军展开新一轮的较量。

藩镇的态度在这场较量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一些藩镇对义军的巨大军势采取了观望态度,甚至有些暂时投降大齐政权。其中许多投降者并非真心归顺,而是在等待时机,一旦机会来临,就会反攻义军。同时,也有藩镇积极抵抗大齐政权,如郑畋在凤翔筹划反攻长安,王重荣在河中率军抗击大齐使者的进攻等。

郑畋等人发起的反攻行动虽然令义军感到震惊,但实际上唐军收复长安的努力并不顺利。一些唐朝军事统帅拖延出兵,或是因为心存异志而不愿出兵,这使得唐军在战略上失去了先机。此外,一些唐军在收复长安后的行为也导致了混乱和失败,使得他们最终无法稳固地控制长安。

黄巢对这些动态保持着高度警惕,及时派遣使者监视长安的动向,并利用唐军的失误迅速反击。他巧妙地利用唐军的分裂和内讧,以及一些藩镇的动摇,巩固了在长安及其周边地区的地位。

尽管唐军在收复长安的行动中遭遇了失败,但他们并未放弃。唐朝的各路藩镇和军事统帅仍在为收复长安而努力,他们不断调整策略,准备新的行动。与此同时,黄巢义军也在竭力巩固自己的地位,以防止唐军的反击。这场长安之战成为了唐朝与大齐政权之间长期拉锯的一部分,双方都在为最终的胜利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