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调查报告

2023-12-27 04:06 2次浏览 段落

农民工调查报告目录

农民工调查报告

1.农民工调查报告是有关农民工进城对城市的影响

调查报告显示:2010年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农民工分别比上一年下降2.4%和7.6%,东部沿海地区出现“用工荒”

农民工总量减少,50岁以上农民工占比继续提高,为何农民工越来越少?

农民工调查报告

农民工调查报告。

1. 调查目的:调查农民工的就业情况、生活状况、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等问题,了解他们的现状和需求,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2.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进行调查。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农民工群体广泛分布的区域,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样本进行调查。访谈主要针对一些典型的农民工,通过深入交谈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和生活状况。。

3. 调查结果:。

– 就业情况:调查发现,农民工主要从事建筑工、工厂工、服务员等劳动密集型工作。他们大多数是到城市打工,部分是通过中介或亲朋好友介绍找到工作。就业稳定性较低,存在频繁换工作的现象。。

– 工资待遇:大部分农民工的工资待遇低于城市居民平均水平,存在工资拖欠、不按时发放等问题。尤其是一些劳动密集型工作,工资待遇更加低。同时,部分农民工的工时较长,工作时间经常超过正常工时。。

– 工作环境:农民工的工作环境普遍较差,存在劳动条件差、安全防护不足等问题。同时,由于工作强度大,劳动时间长,容易导致身体健康问题。。

– 生活状况:农民工的生活状况受限于住房条件、医疗保障、教育等方面。由于收入有限,大部分农民工只能租住简陋的宿舍或出租房,缺乏舒适的居住环境。同时,医疗保障不足,面临就医困难的问题。子女教育也存在困难,由于常年在外打工,很多农民工的子女无法享受良好的教育资源。。

4. 意见建议: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以下改善农民工状况的意见建议:。

– 提高农民工工资待遇,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防止工资拖欠现象的发生。。

– 加强对农民工工作环境的监管,提高劳动条件,保护农民工的安全与健康。。

– 改善农民工的生活条件,提供更好的住房、医疗保障和教育资源,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 加强对农民工的法律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增加就业机会和工资待遇。。

5. 结论:农民工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他们为城市的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仍存在诸多问题困扰着农民工群体,需要相关部门的关注和解决。只有改善农民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才能提高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实现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发展。。

1.农民工调查报告是有关农民工进城对城市的影响

一、农民工进城在城镇填补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现代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部分农村人口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城市,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居民。

但也有相当数量的农村人口抱着一线希望,奔向茫茫的城市,溶入到城市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成为城市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我在盐城亭湖区先锋办事处调查资料显示,城镇常住人口中,户口在农村的人口占7.16%。

城镇就业人口中,进城农民工占8.69%。

目前城镇依然存在一定数量的失业人口,农民进城是否挤占了他们的就业岗位呢?回答是否定的。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城乡劳动力市场逐步接轨,就业岗位向全社会开放,劳动者凭借自身的条件竞岗。

而且随着教育的发展,农村劳动力素质与城镇的差距不断缩小,农村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竞争力。

这也有利于企业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效益。

此外,农民工就业的岗位,一般是城镇人口不愿去的脏累苦险的岗位,恰恰是这部分农民工填补了这些岗位的空缺,保证了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

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加速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了农村人口的就业水平,促使全省劳动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

二、进入城镇的农民工生活、工作逐渐相对稳定,这对城市社会治安状况的稳定带来良性影响。

改革开放初期,农民工进城是自发行为,规模较小。

调查资料显示,2000年及以前进城的农民工占42.63%,即城镇农民工中,改革开放以来前二十三年进城的不足一半。

近年来,进城农民工逐渐增多, 2001年进城的占9.79%,2002年进城的占21.26%,2003年进城的占26.32%。

农民工进城时间早晚,也意味着农民工在城镇居住时间的长短。

农民工中,在城镇居住三年以上的占41.47%,说明有部分农民工在城镇居住、工作了很长时间,生活相对稳定。

进城农民工,既是城里人,因为他们在城里工作、生活;又是农村人,因为他们在农村还有土地,仍然保持着土地承包者的身份,仍把农村作为经营的后盾,他们处在城市与农村的边缘。

决定农民工能否在城镇长期生活工作的因素众多。

首先是经济因素,当收入水平较高时,他们会长期在城镇生活、工作;当收入水平较低,或者不能维持生活时,可能就会选择离开,或者是候鸟式的进城务工经商。

其次是社会地位因素。

由于进城农民具有年个升毫秒年个特殊的身份,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城镇能否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能否参与社会管理,特别是进城农民的政治权利-选举权、被选举权在城镇能否行使,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农民工是否长期在城镇工作和生活的抉择。

一旦他们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的社会地位,或者发展得比较好,就会长期在城镇生活下去。

第三是农民自身能否转变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溶合到城镇居民中去,适应城市的生活,对城市社会治安状况的稳定带来良性影响。

消极影响:

一、由于社会普遍存在的对农民工的歧视心理尚未完全消除,农民工在就医、劳动保险、子女入学等方面不能享受与城市人同等待遇,这影响了现代城市功能的发挥,现代城市功能的健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由这种歧视造成部分农民工心中对城市人的怨恨心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影响了现代城市社会和谐的稳定。

三、农民工进城带来了小农观念,甚至有不少封建愚昧落后的东西,对现代城市化进程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素质带来了消极影响。

调查报告显示:2010年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农民工分别比上一年下降2.4%和7.6%,东部沿海地区出现“用工荒”

D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农民工流向中西部增多,流向东部减少。

一方面是中西部接纳产业转移,增加就业就会;一方面是东部经济发达,生活水平高,生活成本上升。

农民工总量减少,50岁以上农民工占比继续提高,为何农民工越来越少?

农民工总量减少,50岁以上农民工占比继续提高,农民工越来越少是因为:

1、就业岗位变少了,农民工的需求量减少了;

2、低学历的人越来越少,学历高了就业的选择就多了;

3、农民工的收入并不能吸引年轻的人。

国家统计局在2021年4月30日发布了2020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的农民工总量减少了517万人,下降了1.8%。

而且农民工平均年龄提高了0.6岁,50岁以上农民工所占比继续增加,增加了26.4%。

也就是说农民工越来越少了,农民工的年龄结构也是不合理的,平均年龄在逐年上涨。

而农民工数量减少,其实是早就可以预知的事情。

一、农民工就业岗位减少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农民工就业岗位也是越来越少了。

原本很多需要人工的岗位,如今已经开始实现机械化,不再需要那么多人工。

其实就是如今经济的发展还是求稳,不再是过去快速发展的时代,很多就业岗位在减少,需要的农民工也就减少了。

二、民众教育水平提高随着教育的普及,教育水平的提高,如今文盲已经越来越少,低学历的人员也是越来越少。

很多孩子在接受了高等教育之后,就业的选择变多了,不再需要继续当农民工了,他们可以选择更好的工作,所以当农民工的人也就减少了,这也是如今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一直在上涨的原因。

三、农民工收入的吸引力降低如今城市和农村的差距在逐渐减少,很多人在家乡就可以找到工作,所以进入大城市工作,已经不是农民工的唯一选择。

更甚者,大城市的花销高,不管是物价还是房价,都是非常高的。

虽然说大城市的收入比较高,但是需要的支出也高,而在农村,虽然收入低,但是支出也低。

很多人在农村工作,生活反而更好一些,那么又为什么要到大城市去工作呢?这也是农民工数量减少的原因。

四、结语农民工数量减少,似乎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我们在建设农村,在普及教育,在发展科技,人力的重要性也会随着降低,这是必然的,是社会发展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这些都是可以预知的。

如今我们很经常看到工厂出现用工荒的情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工厂也会加大机械的使用,这也会导致在未来,农民工的需要量再次减少,最终农民工的数量也会随着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