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解读

工业工程,可以说是学习一种,科学系统的管理方法,将人力,物力,资本,的运用最大化。

工业工程专业是为满足国家经济发展和加入WTO对人才的迫切需要而建立的。该学科主要是以生产过程为研究对象,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质量和降低成本为目标,特别注重研究人的因素,充分发挥投入资源的作用。近年来,物流工程、虚拟制造、企业资源计划(ERP)、人力资源管理等成为该领域的热点。

该专业培养具备现代工业工程和系统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素质和能力,能在商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服务等管理系统的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工业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系统管理的分析方法和管理技术;

3.具有某一工程学科(如机械工程)的基本技术;

4.熟悉经济建设和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现代工业工程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初步能力。

工业工程下 有几个主要方向:

1. operational research 运营管理,课程包括optimization, simulation, stochastics。毕业后大多从事相关方面研究。

2. supply chain 生产链,课程包括logistics, manufacturing。毕业后主要任职大型制造类企业的管理类型岗位。

3. quality and statistics 质量与统计,课程包括quality control, regression and forecasting。毕业后进入制造业公司的r&d(科研)部门。

4. economic and financial systems 经济与金融系统,课程包括supply chain economics, capitcal investment analysis, econ&fin modeling,这个方向属于比较偏离工业的一个方向。毕业后从业方向非常广,大多数同学会进入大型的资讯类公司(如埃森哲,四大等),另外可以从事金融工程类工作(投资银行)。

就业前景及去向

工业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工程、管理、科研和咨询等领域获得广阔的就业机会,能在制作业、服务业、公共事业、科研院所、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及设计开发工作。

工业工程的应用范围也十分广阔,首先在整个制造业中可以广泛应用,同时在物流业、商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银行、医院、建筑业、农业管理、军事后勤及政府部门都可广泛应用。因此工业工程将会成为一种主导职业。该专业毕业生可到各类公司或生产企业,尤其是目前多分布在广东、江浙沿海一带城市的三资企业和港澳台企业从事生产组织、协调管理工作,以及对生产系统及服务系统进行规划、设计、评价、运行、控制、改良和创新等综合性技术工作,或在高校、科研机构从事相应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从就业市场的情况调查来看,真正能够找到与专业对口的工作的大学生不是很多,这就意味者的大多数的在校大学生以后的工作是偏离工业工程这个专业的,而去从事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计划或工程类的工作。工业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制造业联系在一起,随着制造业的发展,未来的就业前景应该看好。

工业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兼有工程与管理的基础,具备广泛的人际交往及组织能力,深受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国内大中型企业的青睐,毕业生就业面非常宽广,可在制造和服务业企业中作为工业工程及制造、质量、物流等领域的工程师和管理人士,也可以在政府或咨询公司成为管理人员、公务员或在教育领域从事教学工作等。

工业工程专业毕业生可以在工业企业、金融银行、咨询服务或政府部门担任工业工程师、系统分析员、生产工程师、管理顾问、操作分析员以及类似的职位。也有一部分在工业工程、管理、法律等专业读研究生,他们毕业后多数会做专职的工业工程师。下面列举几类工业工程专业学生可以从事的职业:

1、工业工程设计师——在跨国公司、外资企业、国有、民营企业等从事管理工作,以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

2、质量管理——从事工业生产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由于工业工程专业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生产管理、人机工程、质量管理等 专业知识,可以非常快速的融入到质量管理工作中。同时很多企业没有工业工程部门,因此和精益生产、系统改善等相关工作都是由质量部门来完成,因此,工业工程专业学生在质量管理方面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3、咨询公司——从事市场研究、行业咨询等工作。

4、政府机关公务员——从事经济管理工作。

5、高校教师——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工业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学校名称
1清华大学
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3上海交通大学
4天津大学
5电子科技大学
6浙江大学
7同济大学
8东北大学
9华中科技大学
10哈尔滨工业大学
11吉林大学
12东南大学
13浙江工业大学
14北京理工大学
15重庆大学
16天津理工大学
17西安理工大学
18西北工业大学
19济南大学
20南京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