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而坚定,提出问题并仔细思考

7月,市二中二年级一二班的张哲浩和二年级一年级的徐婉莹带着行李和一辆车走进复旦大学校园。心脏跳动,并启动了上海唐君源教育基金会赞助的项目。 参加复旦大学中文系主办的夏令营后,我之前的幻想在这一刻变成了现实。 接下来的一周,我将和来自上海各个重点城市的同学一起体验大学生活,成为一名新人。

营会开幕当天,同学们观看了复旦大学历史纪录片,了解了复旦大学的沿革和变化。 在接下来几天的夏令营活动中,同学们聆听了许多名人的事迹和生活,增长了很多知识。 除了学习知识,复旦还举办了很多活动,比如:校园定向运动、玩“手鞠球”等等。 活动的过程给我们带来快乐和锻炼,加深了同学之间的友谊,提高了我们与人相处、共同努力的能力。

时间过得真快,艺术晚会的到来也预示着夏令营的结束。 晚会上,参加夏令营的两名二市学生各具特色,成为了本次文艺演出的主持人。 最后,非常荣幸,这两位同学在上海50余名优秀学生中脱颖而出,双双被评为本次夏令营“优秀营员”,弘扬了“城里两个人”的风采。

即将离开复旦校园,同学们都有些依依不舍。 经过几天的相处,我们已经成为一个大家庭了。 没有原来的恩怨,大家都很有默契。

以下是徐婉莹的一些想法与大家分享:

怀着这样的渴望,我来到了这里。 报到的第一天,我特意一个人在校园里走来走去。 我的眼睛里充满了绿色,我的耳朵里充满了纯洁,我的心里充满了热情。 向我走来的前辈身上散发出来的气质让我佩服不已。 后来我明白了,这种气质叫做自信,学术职业的自信,品德的自信,做复旦人的自信! 慢慢地,我接触到了带队的志愿者前辈。 他们的才华和敏捷,默默地为复旦打下了烙印。

在复旦学习生活的五天里,我第一次近距离聆听文学大师的演讲。 感觉就像是粉丝见到偶像一样,兴奋又幸福,但又像做梦一样有点不真实。 陈思和教授、葛建雄教授,我读过他们的著作,现在正在现场接受他们的讲授。 震撼的力量是无法用言语传达给你的。 借用陈思和教授的话:“内心的情感需要被激发,文学是分配奉献、美好和爱的方式。” 从那时起,我重新审视了文学。 它不仅仅是你取得某些成果的筹码。 它不再只是一个可以用来炫耀的谈话片段,它不再是课本上枯燥的中心思想,也不再是考卷上那些尴尬的试题。 更多的文学就像信仰,依靠它你就有了坚守做人的底线。 在每一部文学作品中,我总能找到自己,不完美的自己,期待的自己,并努力创造更好的自己! 在这个涅槃中,精神上的丰富和喜悦也随之而来。

有人问名校和非名校有什么区别? 不是收入不同,而是思维方式、做事标准不同。 复旦很好地应验了这句话。 我发现复旦的老师和学生说话从来不使用脚本。 也许有些人会不同意,但那又怎样。 其实,悄然显露的是复旦人的不同。 语言和思维逻辑,“脱稿”也是一个人自身高标准的体现。 不幸的是,我只在举办这次聚会期间完成了大部分写作。 今后我会努力达到高标准!

复旦夏令营的经历丰富了学生们的知识,为他们提供了学术反思/思想提示,净化了他们的情操,陶冶了他们的人格,提高了他们的修养。 培养了团队合作、与他人互动、动脑创新、动手实践的能力。 同时也给了同学们许多宝贵的友谊和许多疯狂而美好的回忆。 复旦也许只是文明、进步、卓越等的缩影,也许不是所有市二年级的学生都能进入复旦这样的名校,但积极进取、克己、有理想、追求、奋斗的精神它们必须深深植根于每一个学生的心中。 只有这样,才能验证“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的真理!

最后,衷心希望你们能在高考前考上那些名校。 也许不同的文化氛围会让你发现新的自己。 视野的宽度决定思维的广度和目标的高度!

撰文:张哲豪、徐婉莹

摄影|复旦大学中文系

审稿人|郑旭忠

编辑|金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