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和谐的话题作文的题目

2023-03-26 11:06 9次浏览 作文

【上海高中语文李老师下水作文】2021年上海市春考语文真题作文范文:行合于心,和谐自适

2021年上海市春考作文题目:

有人说,你怎么做,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也有人觉得不尽如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范文:

行合于心,和谐自适

有人说,你怎么做,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行动,是判断一个人的人格、品行的重要依据。中国古人强调,“听其言,观其行”,就是这个道理。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王阳明更是提出了“知行合一”的思想,”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认知和行动,是一体的,只有认知,没有行动,不是真正的认知。一个人,满嘴孝心,包括今天朋友圈里的孝敬父母,关心父母,却没有具体的实际行动,不是真正的”孝“,这只是一种虚幻的自我安慰,或者是一种虚伪。

无论何时,我们都要警惕这种”言行不一“的虚伪。明末的精英阶层,嘴上说起”爱国“、”气节“、”忠孝仁义“,慷慨激昂,凌然不可侵犯,但正真去做事、任事的,没有几人,相反,”满口仁义道德,满肚子男盗女娼“的虚伪之徒遍地都是。这样的风气,明王朝能抵抗得住朝气蓬勃的大清的锋芒吗?

试观互联网、通信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不负责任,毫无理性,”坐而论道“的”键盘侠“、”喷子“,甚至能绑架舆论,影响公众的合理判断。这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和反思吗?

”实践出真知“,行动特别重要。但是,行动,要理性,要“三思而后行”。爱国行动,就是要“打砸日本产的汽车”吗?战争年代,学生的爱国是“战场上拼刺刀”吗?疫情期间,普通民众应该怎样行动?

答案是理性行动。“打砸日本产的汽车”,肯定不是爱国行为,而是犯罪行为。战争年代,学生的爱国,是珍惜来之不易的”安静的课桌“,努力学习。疫情期间,普通民众的爱国,是遵守秩序,不添乱。这就是理性行动。

行动很重要,但是,如果一个人,内心纯正善良,却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行动”,他是不是一个好人呢?一个社会底层家庭的子女,只能让自己的父母勉强温饱;一个底层的父母,他们在寒冷的冬天,背着自己几岁的孩子送外卖,有了陪伴没有温暖,他们是不是好的父母呢?

回答是肯定的。中国有句古话,“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寒门无孝子”。一个人,只要有行动,行动合于内心,就是一个好人,一个真正的人。

愿每一个人,重视行动,行合于心,成就和谐自适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