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由“读”到“懂”,是一段心灵成长的旅行:读山,读懂山的静穆与厚重;读水,读懂水的柔情与刚劲;读童年,读懂纯真与清澈的珍贵;读母爱,读懂唠叨与琐碎背后的深情……

请以“读懂______”为题,叙写自己的生活故事。

要求:(1)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

(2)字数700字以上。

(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4)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写作指导】

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一、审题立意。核心词是“读懂”二字,让人感到这中间有一个从不懂到懂的过程,从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要注意写清“读”的过程和“懂”的内容,所懂不能留于肤浅,应有更深的感悟、体验、了解。空格所填内容非常广泛,可以写人(如:父亲、母亲、老师、自己、冰心、鲁迅等等),可以写物(如:镜子、蚂蚁、书包、粉笔、蜡烛等等),可以写景(如:大海、冰川、青松、菊花、竹子等等),可以是抽象的事物(如:成功、失败、坦然、宽容、承诺、友善等等)。写这篇文章拟题的角度易小,如:读懂了你的微笑、读懂母爱等,这样容易下笔。如果题目太大,则会感到无从下手。

二、构思选材。一要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表达自己思想的成熟和认识的提高。如写一件事,就要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突出“读”与“懂”的过程;如写多件事,就要注意叙事的简洁明了,注意中心的高度统一。二要做到主题正确、深刻。要做到这一点,作者的认知水平要高,对司空见惯的素材要善于深入挖掘,通过联想和想象,从象征意义或者哲理意义方面进行升华,发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同时要从细微的事物人手进行观察、描写,表现出较大的主题思想,即“以小见大”,这样构思容易把事物描写得具体、形象,收到“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的效果。例如独立黄昏静默赏菊,赏它的傲霜独立的气质;凭窗跳望云卷云舒,深深地折服于它沉静从容的气度;注目荒原或大漠上一株挺立的白杨,我们可以找到坚强的理由;遥望一段古老的长城,我们可看到中华民族那生生不息的精神血脉……

三、语言表达。虽以记叙为主,但描写不可少,写人注意细节的描写,更能打动人心;写景注意抓景物特征,准确运用动词与形容词。这样,作文可以更靓丽。

例文

读懂你的爱

奶奶有些习惯我总是不大理解。她总是说她喜欢忙碌起来,一闲下来就浑身难受。

即使已经在城市居住了数年,奶奶也总是时常透露出她对乡下生活的怀念与向往:农忙时节大家伙儿一起劳动,秋收时金黄色的还没有去壳的稻谷堆砌一筐又一筐。奶奶总看不惯城市里的老人闲闲度日,似乎一天的时光都不能用在最有价值的地方上。为了忙碌起来,她居然开始起早贪黑上街拾废品,这令我愈发不理解她,甚至觉得难堪。

许是父母也最终忍受不了奶奶拾废品的“恶习”,答应了奶奶,将她送回乡下。出人意料般,奶奶的面孔越发生动了起来,做事也更有精神了。回乡下看望奶奶时正是酷暑,太阳将大地的一切都烤得炙热,影子在阳光下清晰锐利,四周的景物在高温下竟然有些模糊。车子还未驶入家门,我便看见院子里铺满了几张大纸,上面撒满了晒着太阳的稻谷。邻居见我们回来,兴奋地说着:“你们看这些稻谷,全是阿英一个人弄的,她岁数比我还大,居然能一个人干完!”

我望着满院子的稻谷,似乎有些明白了,为什么奶奶那么执着于回到乡下生活。奶奶是生于土地长于土地的人,她是农村勤勤恳恳一代人的代表,她的一生都在劳动中度过,早就与劳动分不开了。若是说奶奶曾经在劳动中成长,那么晚年劳动就是奶奶对生命的回报。

再见到奶奶,庄稼里的农物已然换了一批又一批。奶奶牵起我的手,悄悄地将我拉入她的房内,拉开了最里层的抽屉,抽出几张钱票子放在我的手心里,满心欢喜地对我说:“你学习上肯定有要用到钱的地方,奶奶这里有,是我自己赚的,你就不用和你爸妈要啦,他们挣钱也很辛苦的!”我愣愣地接下,好一会儿才明白了她的意思,手心里的钱忽然变得炙热滚烫,烫得我热泪盈眶。我一直不理解奶奶为何执着于劳动、执着于乡野之间,任凭我怎么猜也没有猜中,谜底竟然是自己。

当我再看奶奶穿梭在田间的身影时,我读懂的,是奶奶对生命的热爱,是对后辈的深情疼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