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接孩子放学,看到路边一个母亲正拽着孩子的衣服大声批评:“你做的是什么蠢事!笨得跟猪一样!”在生活中,时常能听到父母大声地呵斥孩子,还带着一种“恨铁不成钢”的表情,如此“痛心疾首”。然而,每次听到这样的话,我都为孩子们感到同情,长时间在这样的评价下长大的孩子,自尊心必然会受到伤害。

有教育专家们对这样的现象总结出了一个专业的词,”破坏性批评”。所谓的”破坏性批评”就是用一些过激的言语来评价孩子的行为,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其实批评作为教育中常用的手段,并且完全不可取,但是我们要知道,批评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知道错误的原因,以避免或纠正错误。可如果方式方法不对,对于孩子来说,不仅不起到改正错误的作用,反而因为对孩子自尊心的打击,让他们自卑、怯懦的心理,从而自我否定,其恶劣的影响甚至伴随孩子的一生。

什么是不可取的错误批评方法?

很多家长对于批评教育孩子根本抓不到重点,过于情绪化,往往是自己讲了半天,可对孩子却一点用处都没有。这就是批评方法用得不对,只要避免下面四种方式,你的批评才能真正起到教育的作用。

1、过于情绪化,抓不住重点

很多家长见到孩子犯错就完全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声音分贝高、语速快。孩子挨了劈头盖脸一顿责备,可是却根本没从家长的批评中听出自己到底是哪里错了,可能这个时候心里在想“赶紧挨过这一波!”至于教育的效果,可想而知。

事实上,很多时候沉默远比这种批评有效。我们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问题,而不是家长自己本身的“一时之快”。同时,家长的负面情绪,也会对孩子产生不利的影响,要么之后变得胆小怕事,缺乏自信;要么破罐子破摔,从此对家长的教育当作耳旁风,更加的不听话了。

所以,对孩子的批评要抓住重点,让他可以理解和接受,并在行动中加以纠正,切忌过于情绪化的表达。

2、批评太过泛滥,“翻旧账”不可取

很多家长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喜欢“翻旧账”,明明只是打碎了一个碗,可他们能一直关联到哪次考试考不好、丢东西、不好好吃饭等等。一件小事便扯出了所有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这会让孩子感觉无所适从,反而弱化了当前的错误或者问题本身。往往这样一通批评下来,没有能够成功让孩子在这件事中吸取教训,反而会产生“我什么都不行”、“我什么都做不好”的心理。

“翻旧账”只能够让孩子对父母感到厌烦,对亲子关系造成极大的影响,所以坚决不可取。

3、批评不痛不痒,没有深入到问题的实质

很多时候,父母对孩子的批评根本就没在点子上,往往在该批评的时候不批评,在不该批评的时候却批评了。很多孩子有赖床的毛病,家长总是催促:“上学要迟到了,快起床!”,可其实这样的批评对孩子来说完全没有用处,因为家长并不会真的让孩子迟到,他也永远不可能明白迟到的后果是什么。

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完全不用管他,让他知道迟到后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因为赖床就要承担这样的后果。而不是不痛不痒的几句唠叨。

我们终究不可能一辈子都像照顾孩子一样去照顾他们,他们总会长大,也应该学会自己面对问题。所以,要么不批评,要么就要让孩子真正的明白问题的实质。

4、过于急躁的批评,让孩子摸不着头脑

批评不能过于急躁,孩子和大人的认知还是有差别的,正是因为他们有的时候不能分辨对错,这才需要我们父母的引导。有些时候,孩子甚至没有意识到错误即将来临,可是父母却先急了起来。孩子根本不知道这样做为什么是错,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可却被父母直接制止,并进行了批评。

要知道,大人都不能保证自己不犯错,何况是经验和认知都很浅薄的孩子。所以应当允许孩子犯错,批评不可以来得操之过急,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经历错误和挫败。这样他们才会真正明白。可是如果这时候家长的批评和指责先行一步,不仅会让孩子摸不着头脑,还往往会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限制了孩子的发展。

总而言之,父母的批评应该达到教育孩子,让他们改正错误的效果。不要为了批评而批评,要多采取建设性的批评方式,给孩子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这样才能让孩子健康的成长,将来对自己的行为负起责任。